今年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當天上午,由21輛摩托車組成的國賓護衛(wèi)隊護送“七一勛章”獲得者前往人民大會堂。
“七一勛章”獲得者的入場方式讓人淚目,多位是被抬進人民大會堂的。

△馬毛姐

△王占山

△郭瑞祥

△藍天野
他們把人民放在心頭,人民把他們高高舉起!
苔花如米,也學牡丹。雪中之梅,香自苦寒。
6月7日,150名華坪女高學生身穿紅裝,在校長張桂梅的陪伴下趕赴考場。

張桂梅從2011年陪同首批女高學生參加高考,從不缺席的她一堅持就是11年。
11年陪考,是她對學生無盡的愛,也是她一直以來的執(zhí)著和堅守。
湖南長沙,一位開社區(qū)小超市的大姐今年也“火”了。為了陪伴一位小姑娘的回家路,十年來不論小店有沒有生意,她都會延遲到凌晨兩點閉店,那盞燈一直亮到天明。

只要被需要,就會選擇出手幫助。這盞燈照亮了巷子,更溫暖了人心。
這些中國瞬間,代表著中國人的和善、溫良。它們因溫暖而難忘,因動人而深入人心。
2021年,有一些傷感時刻。
很多人離開了我們,但傷感中也有感動,是告別更是懷念。
5月22日13時07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今年11月,袁隆平院士的墓蓋四周環(huán)繞著稻穗裝飾,墓蓋上方端正地擺放著兩碗米。
當天,長沙下著雨,不少群眾自發(fā)來送別袁老。車輛所經之處,人們一路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
這份依依不舍,是對國士的尊崇,更是對袁老的懷念!
袁老的一生都放在了稻田里,一次次創(chuàng)造雜交稻畝產量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