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計天下之利——眾人劃槳,風雨同行
20多平方米的小展臺,沒有復雜的數(shù)字光影技術,只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循環(huán)播放產品介紹。來自阿富汗的地毯商阿里說,只要賣出一張大幅的手工羊毛地毯,就能保障當?shù)匾粋€普通家庭近一年的生活。
“中國市場讓阿富汗的鄉(xiāng)親們看到希望。”阿里樸實的話語,是進博會初心的回響。
守望相助、立己達人。

這是11月9日拍攝的第四屆進博會醫(yī)療器械及醫(yī)藥保健展區(qū)的英國阿斯利康展臺。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本屆進博會上,不乏一些戰(zhàn)亂國家的展商,穿越硝煙,懷抱希望而來;也有90家來自33個最不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帶來咖啡、蜂蜜、腰果等特產。
“進博會不僅幫助非洲國家向世界展示本國產品,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和學習世界先進技術與發(fā)展理念。”贊比亞私營部門發(fā)展協(xié)會主席多迪亞說。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

這是11月7日在第四屆進博會汽車展區(qū)現(xiàn)代汽車展臺拍攝的氫燃料蜂窩動力模塊組。新華社記者 侯東濤 攝
進博會是經濟全球化的生動寫照——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達能今年帶來的20余款全新營養(yǎng)產品,大部分已實現(xiàn)“中國研發(fā)、中國制造”;
在美國高通展臺,最核心的位置展出了中國合作伙伴的產品;
8日結束的第四屆進博會貿易投資對接會上,1000多家中外企業(yè)達成超200項合作意向,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了大量訂單,印證合作共贏的大勢所趨。
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11月6日,工作人員在第四屆進博會食品和農產品展區(qū)達能展臺展示用塑料飲料空瓶制造的外套。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進博會搭建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平臺——
全球知名芳香護理和精油企業(yè)多特瑞首發(fā)的精油新品,取材于中國敦煌的“苦水玫瑰”;
在丹麥國際食品公司展臺,一款酒心巧克力獨具特色,酒心不是常見的洋酒,而是中國白酒;
莫奈、張大千、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大作走出“高冷”的博物館和拍賣行,在進博會同臺亮相。
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眾人劃槳開大船。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在人類面臨種種挑戰(zhàn)的危急關頭,在世界經濟深刻調整的關鍵當口,唯有同舟共濟、風雨同行,才能抵御風浪、勇立潮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