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刻的足跡,心中的長征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新華社發(fā))
9月的廣西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田里的稻谷已經(jīng)成熟,處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這是“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2018年3月,不滿30歲的黃文秀主動請纓來到這個深度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到村里,困難比她想象中要大: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11個自然屯很分散,好幾個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望著眼前這張大學生模樣的年輕面孔,一些村民并不愿意多聊……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黃文秀開始自己“心中的長征”。她迅速調(diào)整工作方法,走訪貧困戶家不再直接問東問西,而是主動幫他們掃院子、種油茶、摘砂糖橘,一邊干活一邊聊家常。
駐村兩個月,她走遍全村195戶貧困戶,并繪制了百坭村“民情地圖”,標注上貧困戶家庭信息。
白天挨家挨戶走訪,晚上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推進……2019年3月26日,黃文秀駐村滿一年,汽車行駛里程約2.5萬公里,當天她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用桂柳話交流了”“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在扶貧日記里,這位年輕赤誠的姑娘用心記錄下工作的點點滴滴。
駐村期間,她帶著村民們發(fā)展壯大砂糖橘、油茶等特色產(chǎn)業(yè)。而今,脫貧后的百坭村鄉(xiāng)村面貌日新月異,水泥路通達各個屯,許多村民都住上了樓房。在百布屯,澳洲龍蝦養(yǎng)殖基地養(yǎng)了上萬尾蝦苗,附近的20多畝百香果已經(jīng)掛果。
今年6月29日,黃文秀成為29名“七一勛章”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位。“文秀只是1800多位犧牲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的英雄中的一個。”姐姐黃愛娟撫摸著沉甸甸的勛章說,“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貢獻了光和熱。”
作為從大山里走出的貧困學子,信念的種子很早就在黃文秀心里種下。就讀大學時,她在入黨申請書里寫道:“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
今天,在百坭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xiāng)投身到鄉(xiāng)村振興中。雖然黃文秀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但她用踏實足跡譜寫的青春之歌,將被銘刻于心、永留山鄉(xiāng)。
(記者 黃垚、周勉、許雄、徐海濤)
(來源:新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