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彭延媛):截至7月27號,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會上已經(jīng)獲得了9枚金牌。其中,有4個冠軍是由“零零后”的年輕人奪取的。在他們當中,賽會首金獲得者 楊倩 更是成為中國首位在單屆奧運會上摘得兩枚射擊金牌的選手。從運動周期來看,這屆奧運會本就是中國零零后運動員在全世界面前亮相的最佳時機和舞臺。而到目前為止,他們給出了高分答卷
比賽結(jié)束后,35歲的龐偉和21歲的姜冉馨互相祝賀:“(龐偉)我隊友太厲害了!(姜冉馨)我隊友超棒!”
龐偉1986年出生,是4次參加奧運會的前奧運冠軍。姜冉馨2000年出生,首次現(xiàn)身奧運賽場。兩人平常日子開玩笑,都以“叔叔”和“大侄女”互相稱呼。27日,這對“叔侄”搭檔奪取了奧運會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冠軍。
同一天,楊倩和楊皓然的“兄妹搭檔”也摘下了10米氣步槍的混合團體金牌,還有網(wǎng)友戲稱他們是“喜羊羊”組合。對這些別致的稱號,兩個人也都笑納:“(楊倩)哈哈,這意思是我倆長得很喜慶嗎?我覺得挺好的,挺可愛的。(楊皓然)她能接受,我也能接受。我平常和一些俄羅斯奧委會運動員關(guān)系挺好的,都是朋友。我剛才下來的時候,他們還問我,你們兩個都姓楊,是不是兄妹啊?”
叔侄也好,兄妹也好,這兩個組合的共同特點在于:楊倩和姜冉馨是同年出生的零零后!而當天,還有一對年紀更小的組合登上了東京奧運會的最高領(lǐng)獎臺,那就是獲得跳水女子雙人十米臺冠軍的張家齊和陳芋汐,前者17歲,后者15歲。
幾天之內(nèi),中國零零后選手在東京大放異彩。年輕,為他們帶來的最大財富就是無所畏懼。
談到年齡時,陳芋汐和張家齊都認為,自己雖然缺少經(jīng)驗,但比賽中毫無包袱,能夠更勇敢的面對挑戰(zhàn)。陳芋汐還說,完成最后一跳之前,她倆對于獲勝是充滿信心的,但并不會把注意力放在這方面:“跳水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結(jié)果的項目,所以我們盡量把注意力放在動作和要領(lǐng)上,不會想太多成績的事情。”
心理放松,關(guān)鍵時刻就能發(fā)揮壓艙石的作用。姜冉馨在氣手槍混團決賽最后時刻的穩(wěn)定發(fā)揮,讓經(jīng)驗豐富的龐偉贊嘆不已:“最后幾槍關(guān)鍵時刻,她連續(xù)打出了10.7環(huán)的優(yōu)秀成績。我的發(fā)揮是有點失誤的,錯過了兩個賽點的機會。多虧她,我們才能拿到這個冠軍。”
龐偉還透露,平時訓(xùn)練,自己都不是姜冉馨的對手,要向她學習。
不過,這些零零后的自信和勇敢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來自對自己人生和事業(yè)一定程度的思考,因此能直面自己的不完美。
奪取首金后,楊倩過去“在賽前睡覺”的大心臟故事變得家喻戶曉。但在氣步槍混團賽后,她坦言自己這回緊張了:“特別緊張!還在準備室的時候,我就很緊張了!場上每打一發(fā),幾乎都能聽到自己心跳——跳得特別快。我就不停的做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能夠變得平穩(wěn)一些。”
而年齡較小的跳水運動員都要過“發(fā)育關(guān)”和“體重關(guān)”。張家齊就直言這事得靠自覺,“沒有很高覺悟是做不到的”。從中,我們又能看到零零后中國選手的另一個特點:在擁有個人夢想的同時也很有使命感。陳芋汐說:“在學校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當升旗手這種給班級、給學校做貢獻的事情。今天,站在最高領(lǐng)獎臺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我就特別激動。非常感謝國家培養(yǎng)了我,讓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作為前輩,龐偉寄語姜冉馨的話同樣適用于來到東京的所有零零后中國運動員,他說:“就算沒拿到這個冠軍,最難忘的也是我們在一起努力的過程。姜冉馨還是個年輕運動員,職業(yè)生涯剛剛起步。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陪她完成第一屆奧運會。希望她以后的射擊生涯更圓滿,為中國隊拿下更多奧運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