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
“一帶一路”與長江的時代交響
萬里長江,在重慶與嘉陵江交匯后,沖破重重大山,一路奔流入海。突破阻隔、敞開胸襟,恰似重慶這座山城擁抱世界的姿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以中國的新發(fā)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地處西南,卻志在開放大局;坐擁錦繡,卻就勢大江奔騰。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lián)結點上,重慶構建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匯聚全球要素資源,牽起全球“命運紐帶”……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新觀念在形成、新資源在匯集、新樞紐在牽引,山城重慶正在領奏一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時代交響。
在這里,“一帶一路”與長江“牽手”
重慶果園港,長江上游第一大港口。
巨臂起舞,貨輪穿梭,鐵軌交錯,車流如潮。“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在此交匯對接,成為西部地區(qū)聯(lián)通全球的“中轉站”——
歐洲的汽車、奶粉等搭乘中歐班列抵達果園港,再沿長江分撥至全國各地;東南亞的服裝、皮鞋等從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重慶,再經長江轉運上海,或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
“貨要得急,就走鐵路或公路;時間充裕,就走水路。”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說,不同的物流通道,在果園港實現(xiàn)“自由組合”。
如今四通八達的重慶,10年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這是重慶果園港(7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這是重慶果園港(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當時,深居內陸腹地的重慶,產品出口不得不“西轅東轍”,向東經沿海地區(qū)“漂洋過海”;要么通過空運,于是“豆腐等成了豆腐乳”或“豆腐運出了肉價錢”,投資者望而卻步。
困則思變——重慶將思維和視野向西投射,中國首條中歐班列線路 “渝新歐”應運而生,將重慶與歐洲的時空距離從40多天縮短至15天左右。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響徹世界,重慶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放步伐不斷提速。
如今在世界版圖上,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重慶交匯——
向東,長江黃金水道正不斷優(yōu)化,重慶還開通渝甬班列,貨物直抵寧波舟山港,再通達世界各國;
向西,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總量已超過8000列,開通線路超過30條,輻射亞歐26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
向南,重慶率先發(fā)起建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向南經廣西北部灣等口岸通達世界各地,目的地已覆蓋10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4個港口;
向北,“渝滿俄”班列北上穿越西伯利亞,直達莫斯科,目前已實現(xiàn)常態(tài)化運營,開行頻次正不斷加密。
南來北往,西進東出,四通八達。重慶與世界的距離迅速拉近,從開放“末梢”一躍成為開放前沿。
【記者手記】當前國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zhàn)。重慶開放實踐證明,取得對外開放的新突破,謀求經濟社會的新發(fā)展,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思路。一座內陸城市的開放之路,需要更為刻骨的革新。“一帶一路”指引著“走出去”的方向,必須不斷打破常規(guī)、砥礪前行,才能從更廣闊的時空坐標,探索出一條撬動內陸開放的創(chuàng)新之路。

這是位于重慶兩江新區(qū)的三一集團西南地區(qū)首個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內景(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