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也憑借著“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帶領鄉(xiāng)親們歷時7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8公里長的“絕壁天路”。路修通后,毛相林又帶領村民們向貧窮宣戰(zhàn),蹚出了一條致富路。毛相林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還引用了毛相林的這句話,深情地說:“貧困群眾的精神世界在脫貧攻堅中得到充實和升華,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發(fā)生了從內(nèi)而外的深刻改變!”
出生在深山,黃大發(fā)、毛相林不信天、不認命,帶領鄉(xiāng)親們改變了山村舊面貌,收獲了山外的好風景。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工作在城市,卻半生扎根深山,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國三十五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zhàn)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chuàng)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qū)生態(tài)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y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品格。
李保國的事跡感人至深。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fā)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赤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我們急需一批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真正敢擔當、真擔當、能擔當?shù)念I導干部,急需一批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的“當代愚公”。
鄒碧華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習近平總書記稱其為“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shù)暮酶刹?rdquo;。他投身司法事業(yè)26年,勇當改革奮楫者,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
鄒碧華倒在司法改革第一線,令人痛惜。2015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政法干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yè)、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努力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yè)績。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廣大醫(y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84歲的鐘南山院士緊急奔赴武漢,罹患漸凍癥多年的張定宇堅守在戰(zhàn)“疫”一線……全國數(shù)百萬像鐘南山、張定宇一樣的醫(yī)務人員,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生命,詮釋了醫(y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我國廣大醫(yī)務人員是有高度責任感的人,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同志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同時,他們又是十分謙遜的人,鐘南山同志說:‘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人民群眾說:‘有你們在,就安心!’”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稱贊道:“廣大醫(yī)務人員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有一種聲音在社會上不斷回響:“‘90后’真的成長起來了,可以挑大梁了!”“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時代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時,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點贊,同時提出殷切期望??倳浿赋觯?ldquo;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zhàn)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涓涓不塞,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斗;生生不息,是為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zhàn),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一名名迎難而上、堅忍不拔、擔當作為的共產(chǎn)黨員,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共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鋪展開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時代畫卷。
一心為民
“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
位于河南蘭考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內(nèi),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焦裕祿的故事,多次動情回憶40多年前學習焦裕祿的情景,2014年3月17日,總書記還參觀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他還寫過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寄托著對焦裕祿的敬意和緬懷。
“焦裕祿同志生活簡樸、勤儉辦事,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衣、帽、鞋、襪都是拆洗多次,補了又補、縫了又縫。他嚴守黨紀黨規(guī),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好處。”2014年3月,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了焦裕祿清廉為官的故事,激勵大家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
焦裕祿只活了短短42年,卻感動了幾代中國人,孕育出許許多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
“當代焦裕祿”谷文昌,在福建東山縣工作了15年,帶領全縣人民拼搏奮戰(zhàn),把一個荒漠化的孤島變成半島,并建成了海上綠洲,使群眾擺脫了苦日子,也為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好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從福建到浙江到北京,多次提到過谷文昌,還在一篇題為《“潛績”與“顯績”》的文章中,稱贊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2015年1月,與全國200多位縣委書記座談,在叮囑大家要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時,總書記又一次深情談起谷文昌。
高德榮是時代楷模。他退休后,仍然奮斗在工作第一線,人們至今仍親切地稱他為“老縣長”。
2013年11月,同菏澤市及縣區(qū)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把高德榮說的話推薦給大家,比如,“領導就是帶領群眾一起干活,干出活路來。”“用身影指揮人,而不是用聲音指揮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涌現(xiàn)出許多一心為民的好黨員。
——“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楊善洲用一生踐行著這句諾言。在崗位上,他下鄉(xiāng)時常把鋤頭帶在身邊,還喜歡戴草帽、穿草鞋,被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退休后,他回到家鄉(xiāng)云南施甸植樹造林,在曾經(jīng)山禿水枯的大亮山筑起一片綠洲。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到現(xiàn)場看一看。”這是蘭輝的口頭禪。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參加“5·12”地震救災,把失去親人的悲痛藏在心中。任北川縣副縣長3年,他的工作用車跑了24萬公里,被親昵地叫做“車輪子縣長”。
——“能在現(xiàn)場就不在會場。”這是廖俊波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盡心盡責,帶領當?shù)馗刹咳罕姄湎律碜?、苦干實干,致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2015年5月,一位群眾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給廖俊波發(fā)了一條短信,希望改善水漫道路的情況。當年臘月,一條新的棧道建成。這位群眾滿懷感激地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在門口:“當官能為民著想,凝聚民心國家強”,橫批“俊波您好”。
…………
他們始終懷著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用實際行動展示著堅強黨性、遠大理想、博大胸懷、高尚情操。
“要牢記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diào)查研究,解剖麻雀,發(fā)現(xiàn)典型,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
無私奉獻
“我們共產(chǎn)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
2013年9月26日下午3時,北京京西賓館會議樓前廳,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在熱烈的掌聲中,總書記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講話結束時,總書記把目光轉向坐在第一排左邊的一位老人。
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我剛才看到這位老前輩,她就是我們的老將軍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她今年90多歲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陣陣的感動。
1957年,龔全珍隨甘祖昌回到江西省蓮花縣,在鄉(xiāng)村教師的平凡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yè)業(yè),教書育人。2003年,離開教育崗位的龔全珍,加入了蓮花縣縣鎮(zhèn)兩級的老干部宣講團,堅持走到基層、走進群眾,作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報告。
面對300多位與會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要弘揚這種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再次向龔老前輩表示致敬。
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是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品質。雷鋒,就是一位把自己短暫的一生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的好戰(zhàn)士。
遼寧撫順,渾河南岸,翠柏環(huán)繞的雷鋒墓格外莊嚴肅穆。2018年9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參觀了雷鋒紀念館。在“光輝的一生”“永恒的精神”等展廳內(nèi),在雷鋒的手跡、遺物、照片等展品前,總書記不時駐足觀看、凝神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xiàn)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共產(chǎn)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
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只有兩個足球場大,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在脫貧攻堅中,正是因為有數(shù)百萬扶貧干部甘于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無私奉獻給脫貧事業(yè),才有了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才創(chuàng)造出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yè)的黃文秀,是廣大扶貧干部的優(yōu)秀代表。她201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百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無論是深藏功名60多年、不改初心和本色的老英雄張富清,還是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無論是投身祖國航空事業(yè)三十載的“航空報國英模”羅陽,還是矢志不渝傳承雷鋒精神的郭明義……他們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拼搏奉獻甚至犧牲,完美詮釋共產(chǎn)黨人的無悔初心。
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迎來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路,一百年過去,我們黨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講述共產(chǎn)黨員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囑托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血脈,念茲在茲的,也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在總書記心中,人民重如千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前赴后繼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一百年的時間堅定回答了這個問題;接續(xù)奮斗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還將在新的征程上繼續(xù)回答好這個問題!(本報記者 溫紅彥 杜尚澤 宋靜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6月29日 第 0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