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有一件大事:6月29日上午10時,人民大會堂將隆重舉行“七一勛章”頒授儀式。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最高榮譽。
榮譽是一個共同體團結(jié)的精神維系,褒揚榜樣,成風化人。今天我們就沿著“勛章”的歷史脈絡,回顧百年黨史中的那些重要瞬間。

“七一勛章”(圖源:新華社)
一
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上有許多極具分量的功勛榮譽。
早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設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枚軍功章:紅旗勛章。這一蘇區(qū)最高榮譽勛章,旨在嘉獎為蘇維埃政權(quán)英勇奮斗、做出突出貢獻的紅軍指戰(zhàn)員。獲獎者中有一些閃亮的名字: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方志敏、徐向前……

紅旗勛章(圖源:解放軍報)
1955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正式通過。條例中決定,設立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分別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有功人員。這三種勛章都分一、二、三級。
其中,一級八一勛章獲得者131人,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獲得者117人,一級解放勛章獲得者570人。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均位列其中。

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圖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1988年7月,為表彰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的軍隊干部歷史功績,根據(jù)《關(guān)于授予軍隊離休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guī)定》,對逾11萬名軍隊離休干部授予紅星功勛榮譽章、獨立功勛榮譽章、勝利功勛榮譽章。

勝利功勛榮譽章(圖源:解放軍報)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lián)合授予23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于敏、朱光亞、孫家棟、錢學森、王淦昌、鄧稼先等“兩彈一星”開拓者榜上有名。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圖源:新華社)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首度將“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航天英雄楊利偉。此后,該項獎章也先后被授予費俊龍、聶海勝、景海鵬、劉伯明等航天員。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楊利偉的“航天功勛獎章”(圖源:解放軍報)
二
中共十八大以來,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安排,建立起涵蓋“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友誼勛章”、國家榮譽稱號及功勛簿的“五章一簿”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8位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且道德品質(zhì)高尚、群眾公認的杰出人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首次獲得“共和國勛章”的8位楷模早已被我們熟知: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

“共和國勛章”(圖源:新華社)
他們有的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戰(zhàn)功赫赫;有的隱姓埋名28年,傾注畢生心血于國家核武器研究事業(yè);有人甘冒風險以身試藥,讓中醫(yī)藥造福全人類;還有人面朝黃土,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手中。他們的名字熠熠生輝,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