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全球時代中國研究”研究生部主任 喬治·易-馬勒納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澤米爾·阿萬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學院中國—古巴神經(jīng)科技轉(zhuǎn)化前沿研究聯(lián)合實驗室主任 佩德羅-瓦德爾斯

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副教授 沙海麗·查塔拉支

圖為6月7日,多國駐華使節(jié)探訪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之地”,在上海市中共一大紀念館外合影?! ⌒氯A社記者 王 翔攝

圖為六月三日,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jié)及阿盟駐華代表處代表等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中國共產(chǎn)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參觀?! ⌒氯A社記者 王 曉攝

六月一日,多國駐華使節(jié)團參訪陜西西安,了解更加立體的中國。圖為駐華使節(jié)在陜汽集團汽車生產(chǎn)車間體驗參觀。 新華社記者 王 澤攝
開欄的話
中國共產(chǎn)黨即將迎來成立100周年華誕。百年光輝歲月,百年光榮夢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經(jīng)過不懈奮斗,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并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有這樣一群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是從世界各地絡繹不絕走進中國的國際友人。到中國旅行、工作和生活,使他們擁有多重身份:在中國人眼中,他們是親切友好的外國朋友;在親友眼中,他們是了不起的“中國通”;在國際社會,他們是離中國最近的觀察者。中國的發(fā)展狀況如何?中共的執(zhí)政能力如何?他們很有發(fā)言權(quán)。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老外’這樣看中共”專欄,采訪在華定居或是到過中國的外國友人,請他們講述自己接觸和感受的中國共產(chǎn)黨和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的中國故事,暢談對中國的美好期待和真摯祝福。
四十二年,親眼見證中國巨變
■ 講述者:阿根廷天主教大學“全球時代中國研究”研究生部主任 喬治·易-馬勒納
我的中國朋友們都喜歡我的中文名字“馬豪恩”。1979年,我14歲,第一次到中國。當時,因為父親被派遣到阿根廷駐華大使館當武官,我們舉家搬到中國居住。得知這一消息后,我非常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