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著堅守,永懷不變的初心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我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zhí)勤點位。
為守護青藏公路這條“生命線”,西藏自治區(qū)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中隊長達瓦云旦在這里駐扎了9年。

西藏自治區(qū)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中隊長達瓦云旦(前)在109國道唐古拉山段除冰(2019年2月攝)。 新華社發(fā)
達瓦云旦還記得2019年春節(jié),109國道唐古拉山段出現(xiàn)罕見降雪大風天氣,氣溫低達零下30攝氏度,積雪最深處達1.5米,堵塞車輛600余輛,滯留人員1300余人。原本打算回家的他,馬上組織開展救援,一干就是59天。
“與其說我在這里守護公路,不如說是在守護幸福。”在達瓦云旦看來,青藏公路不只是運輸物資的路,更是承載更多人來到西藏、建設西藏的幸福之路。
駐守高寒邊疆,守望祖國和人民。從雪域高原放眼整個華夏大地,無數(shù)像達瓦云旦這樣的青年共產(chǎn)黨員,把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結合,堅守著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2013年,大學畢業(yè)的王萌萌放棄城市生活,來到農(nóng)村揮灑汗水。
回憶起當時的選擇,如今已是安徽省定遠縣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的王萌萌說:“多一個人回來,家鄉(xiāng)就多了一份脫貧致富的希望。”

安徽省定遠縣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左)與村民一起分裝剛采摘的草莓(2018年2月27日攝)。 新華社發(fā)(馮再雷 攝)
在泥濘的田埂上實地考察、和村民圍坐在小桌前交流致富經(jīng)驗、建設扶貧就業(yè)驛站……在王萌萌帶動下,西孔村從曾經(jīng)的“落后村”變?yōu)楫a(chǎn)業(yè)興旺的“明星村”。
不同的選擇,同樣的堅守。南梁革命紀念館陳列展覽科科長王雅麗在離家千里之遙的大西北,十數(shù)年如一日弘揚革命精神。
作為講解員,她投入編演了《南梁建立蘇維埃》《巧兒追夢》等10多個紅色節(jié)目,宣傳南梁革命斗爭史;面對不同受眾,她將講解詞細化為青少年版、專家學者版、普通游客版等多個版本。她把每次講解都當作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禮,也讓更多人了解了這塊紅色熱土的革命歷程。
蜿蜒在崇山峻嶺和滔滔江水之間的玉磨鐵路線上,平均年齡30歲的中鐵四局玉磨鐵路青年突擊隊駐守大山深處5年。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汗水揮灑在“一帶一路”建設事業(yè)上,新時代的青春旗幟在彩云之南飄揚。
激蕩百年風云,歷經(jīng)歲月變遷,代代相傳中,青年共產(chǎn)黨員始終執(zhí)著堅守為國為民的初心,堅定不移——
1921年,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南湖揚帆起航。
為還原那段崢嶸歲月,浙江嘉興學院一批青年師生自編自導自演話劇《初心》,再現(xiàn)“紅船精神”的時代魅力。中共一大代表視天下為己任、堅定信念化險為夷的一幕幕也深深印刻在青年學子的腦海中。

浙江嘉興學院紅船劇社的社員在學校排練話劇《初心》(2020年7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自2017年首演以來,三年多時間,幾屆學生演《初心》、學黨史,團隊中先后有數(shù)百人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信念和初心融入血脈,新時代青年共產(chǎn)黨員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