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一〇二團梧桐鎮(zhèn)4連一角(2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日電 題:變革風吹邊疆“南泥灣”——新疆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志浩
離鄉(xiāng)隔山岳。再一年就要退休的重慶人趙洪順,屯墾邊疆已有22年。20世紀90年代,家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活不了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了他第二個家。
如今,他正在經歷兵團成立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變革。
2017年,新疆兵團啟動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短短幾年,改革釋放的紅利量多分足,基層職工群眾廣泛收獲幸福感和獲得感:
趙洪順所在的第六師五家渠市一〇二團梧桐鎮(zhèn)4連,干群關系得到明顯改善;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單產長期在300公斤徘徊,改革后,2020年單產突破400公斤;農業(yè)生產大幅度降本增收;2020年,全連60多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20多戶超過50萬元。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