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再現(xiàn)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來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zhèn)的光東村。
正值水稻分蘗期,總書記走進田間,同村民和農技人員攀談。得知插秧時的三五棵苗已分出三四十棵時,他高興地說:祝鄉(xiāng)親們大豐收。
在村委會活動室,老年舞蹈隊伴著《紅太陽照邊疆》的歌曲在排練??倳浄Q贊朝鮮族群眾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樣。他說,幾十年前自己當大隊黨支部書記時,村里廣播每天都放這首《紅太陽照邊疆》,非常熟悉。
村委會斜對面,是70歲的村民李龍植家,總書記按照朝鮮族習俗,脫鞋進屋,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況。隨后,盤腿而坐同鄉(xiāng)親們拉起家常。當?shù)弥恍┐迕襁€在使用傳統(tǒng)的旱廁,總書記指出,隨著農業(yè)現(xiàn)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wèi)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qū)傾斜。他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shù)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這首《紅太陽照邊疆》曾響徹祖國大地。“海蘭江畔稻花香”的場景,說的就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zhèn)的光東村。
習近平總書記是2015年7月16日來到光東村調研考察的。“一進門就盤腿坐炕上,一點架子都沒有!”光東村村民李龍植回憶說,“當總書記聽說村里很多村民家還在用旱廁時,對隨行的干部說,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
5年多來,牢記總書記囑托,一場關乎延邊州24.2萬戶農民福祉的“廁所革命”開展起來。
光東村傳統(tǒng)“茅樓”全棄用了
74歲的朝鮮族阿媽李順姬,如今笑容多了起來,在延吉市生活的女兒一家,半個月就會回來看她。而在2020年以前,女兒從不在家過夜,女婿和外孫女也都半年見不到一回。
變化是怎么發(fā)生的?李順姬指著院角落一個簡易板房,不好意思地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