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和奮斗的暖心傳遞
這個故事中有著令人心痛的情節(jié)。11年后的重逢,照片中的母女已“天涯相隔”。那本是巴木玉布木的第二個女兒,那年生病因?yàn)槿贬t(yī)少藥,不幸夭折。
作為母親,巴木玉布木盡力了。她之所以做出在那時家人和鄉(xiāng)親們看來“大膽”的外出務(wù)工的決定,正是為了那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就是希望孩子能過上好日子,不要跟自己一樣,永遠(yuǎn)走不出這座大山。”巴木玉布木至今記憶深刻。
自那之后,很長時間,她沒有再出去打工。
母親,從來就是一個與愛、責(zé)任密不可分的名字。
在那一年后的2011年,她有了第3個孩子??擅\(yùn)似乎又一次與這個母親“開了玩笑”,這個孩子出生后不到10天,巴木玉布木又一次經(jīng)歷生死離別。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當(dāng)?shù)丶?zhèn)一家服裝店給孩子挑選衣服。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那時候,桃園村只有一條泥巴路通往外面,出行靠的是馬車,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不少孕婦都是在家里生產(chǎn),小孩子生病很難得到及時救治。”巴木玉布木說。
一次又一次打擊,讓巴木玉布木痛不欲生。那些年,她陷入悲傷,一度絕食,人一下瘦了十幾斤。
“阿依,你身體要緊,我們可以從頭再來。”丈夫安慰她。
苦痛,沒有讓巴木玉布木害怕再次扛起母親的責(zé)任,在家人的勸慰下,她又振作起來。
她后來又有了孩子,都在縣城醫(yī)院出生,醫(yī)藥費(fèi)全免,如今都已健康長大。
這是一個堅(jiān)韌的奮斗故事。
生活的變化,又一次從“全新的嘗試”開始:巴木玉布木夫婦試著種煙葉。
這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般順利,甚至一開始就“碰了釘子”:第一年,因技術(shù)不好、經(jīng)驗(yàn)不足,煙葉收成并不好,長出來的煙葉七零八散。
他們并沒有就此被嚇倒,而是不斷學(xué)習(xí)種植技術(shù),更重要的是,把勤勞發(fā)揮到了極致。
種植的面積從6畝增加到15畝,這是巴木玉布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她到半山腰上找荒地,也從石頭縫中嘗試辟出一塊塊試種地。
荒地雜草叢生,夫妻倆起早摸黑除草;地里石頭多了,他們敲出一塊塊碎石,再從泥土里分揀出來;下一場暴雨,被沖走泥巴的地里剩下的又是石頭,他們又重新翻一遍。
夫妻倆憑著這股韌勁,終于看到煙葉從半山腰的石頭堆里露出頭來。
巴木玉布木和丈夫靠著雙手,拼出了如今漸漸紅火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