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前夕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是習近平總書記每年的一項重要活動。牽掛殷殷,情意深深。今年2月3日,總書記的身影出現(xiàn)在黔貴大地苗族村寨——黔西縣化屋村。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xù)第9次春節(jié)前夕考察的行程也由此開啟。當日恰逢立春,春氣始建、萬物始生之際,總書記牽掛著什么人什么事,他的到訪傳遞出哪些信息?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赴貴州考察 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2月3日考察點示意圖
進村看生態(tài):守好發(fā)展和生態(tài)兩條底線
化屋村位于烏江六沖河與三岔河交匯處北岸,主要居住著苗、彝、漢族,其中苗族占96.7%,是黔西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烏江,是總書記當天考察的第一站。

△俯瞰化屋村。“化屋”在彝族語里是“巖壁”的意思,村民早年外出必須從懸崖峭壁邊走,地勢危險缺少防護。(總臺央視記者安楠拍攝)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全長1044公里。烏江一級支流六沖河在化屋村一帶與另一支流三岔河一起匯入烏江。當天,貴州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的涂志江為總書記介紹了烏江水質情況。為了保護烏江流域水環(huán)境,當?shù)貜氐兹【喚W(wǎng)箱養(yǎng)魚,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目前,烏江水在化屋村主要用于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