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青島市疫情發(fā)生后,截至10月16日18時,青島市全部完成了10899145份核酸檢測,檢測結(jié)果全都是陰性。
不只國人感到迅速,檢測期間,一位在青島的外教約瑟夫就說了:“我覺得900萬人一起檢測,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事情,我真的感動了,我看到每個人一起努力,這么快解決這個事情,我很慶幸能住在青島。”
略微磕絆的表達掩蓋不住約瑟夫衷心的贊嘆之情。很多國外媒體也對核酸檢測的青島速度發(fā)出“不可思議”的感嘆。
之所以這么快,首先要歸功于整個社會的團結(jié)一致。在面對疫情時,大家不會自行其是,不會盲目抵制抗疫安排,而是明白要想斬斷疫情的傳播鏈條,需要每一個人都自覺遵行防疫要求。這是社會公共安全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是全社會的共識。因此,在組織有序的核酸檢測過程中,大家都能夠非常配合,真正是“心往一處想”。
其次,醫(yī)療保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疫情初起,山東省就統(tǒng)籌安排淄博、煙臺、濰坊、威海、日照等多個地市派出支援力量,加上青島市本身的醫(yī)務(wù)人員,共有萬余名醫(yī)務(wù)人員參與此次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大家全情投入、超負荷運轉(zhuǎn)。
英國天空電視臺在報道中稱: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wù),上千名醫(yī)護人員堅守在遍布全市的100多個檢測點,從早上5時30分到子夜23時30分實施不間斷檢測。
此外,高科技手段的應(yīng)用也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比如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在此次檢測中投入使用,每日核酸檢測通量可實現(xiàn)40萬人份。
總之,核酸檢測的青島速度背后并不神秘,沒有高深的理論和玄妙的技術(shù),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上一群自覺配合的大眾。憑借這樣“簡單”的“1+1”,從武漢到北京,從烏魯木齊到青島,中國用接二連三的強有力事實證明,甭管疫情在哪里露頭,中國都有能力迅速鎖定、控制。
對此,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前局長戈特利布說:“中國能夠成功避免疫情再次暴發(fā),在美國就做不到這樣。我們沒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wù),即便我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我們也不會像中國做得那樣好。”誠哉斯言。(熊 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10月20日 第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