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爾普村一景(8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宥伊 攝
夏添有點不好意思地擺擺手,笑了笑,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索朗扎西告訴記者,村里過去人居環(huán)境比較差,村民衛(wèi)生習慣也不好。比如村里家家都靠墻修建了“小塔樓”,這其實是群眾家里的廁所,雖然外表很漂亮,但走近后氣味卻很糟糕,每到夏天蒼蠅滿天飛,既不衛(wèi)生,也很難讓游客留下好感。
2018年底,來自成都市郫都區(qū)的夏添進村后,決心改變這種狀況。次年初他請來專家,專門制定了方案。按照方案,改造后的廁所干凈衛(wèi)生無異味,不僅適應高原環(huán)境,而且成本低。
一開始,村民們并不支持,多年來已經(jīng)習慣的廁所,改啥子改?哪怕專家把安裝圖紙發(fā)了過來,老鄉(xiāng)們也不愿意動手改廁。
為帶動村民們的改廁熱情,夏添決定選5戶進行試點改造,自己親自給村民們安裝。
他開上小貨車,去市場挑選防凍的管材,回來后,挽起袖子就跳入一戶村民的廁所下面,開始鏟糞坑。那是老鄉(xiāng)家的“陳年老池”,打開以后氣味刺鼻,夏添沒忍住吐了出來,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xù)鏟。
看到這一幕,終于有村民看不下去了,過來幫忙。70多歲的村民尼瑪對夏添說:“你教我怎么做,我們自己家的廁所自己來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