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說,“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他鼓勵青少年“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激勵大家“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今年7月,習近平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他曾飽含深情地分享人生感悟:“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對于青少年可能經歷的各種疑惑和彷徨,習近平告訴同學們,這些“是正常的人生經歷”,“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

“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2015年6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時這樣說道。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2019年1月,習近平在南開大學考察時,特別提到張伯苓老校長的“愛國三問”。他強調,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說,“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他還囑咐同學們,“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正如習近平所說,“‘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