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工作人員在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檢查中華鱘的發(fā)育情況。 近日,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qū)建成并投入運行,該中心的主要保育對象為中華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中心的建成投運提升了中華鱘的保育能力。目前,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的中華鱘人工養(yǎng)殖保種規(guī)模已經(jīng)突破1萬尾,成熟和接近成熟的中華鱘超過1000尾。 新華社發(fā)(黃正平 攝)

8月7日,工作人員在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檢查中華鱘的發(fā)育情況。 近日,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在三峽壩區(qū)建成并投入運行,該中心的主要保育對象為中華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中心的建成投運提升了中華鱘的保育能力。目前,長江三峽珍稀特有魚類保育中心的中華鱘人工養(yǎng)殖保種規(guī)模已經(jīng)突破1萬尾,成熟和接近成熟的中華鱘超過1000尾。 新華社發(fā)(黃正平 攝)
 
           
																長江三峽樞紐開啟泄洪深孔泄洪(7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fā)(王罡攝) 記者2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國家防總決定于7月2日20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向相關地區(qū)發(fā)出通知,并派出兩個工作組分赴湖南和湖北、安徽協(xié)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應急管理部有關負...
水箱閘門依次打開,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放流水槽躍入長江。6日,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口水域舉行,《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也于當日起施行。 據(jù)介紹,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個體全長100至160厘米,胭脂魚個體全長10至12厘米。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這一洄...
“哇快看,前面是三峽升船機!世界第一哦!”在一片贊嘆聲中,臺灣師生們乘坐的輪船穿過大型升船機,他們也因此領略了三峽的高峽出平湖之美。筆直高聳的三峽升船機不僅在外觀上讓臺灣青年驚嘆,更以其安全穩(wěn)定的運行過程讓他們折服:“這么大規(guī)模的升船機,能將3000噸級的輪船安全平穩(wěn)提升至100多米,贊!” 日前,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帶領由臺灣青年組成的中華兒女文...
36尾珍貴的中華鱘在養(yǎng)殖基地意外死亡,當?shù)卦诮üさ乇恢阜Q為直接“肇事”方。然而,在質疑聲中,一次次批示、約談和通知,甚至趕赴湖北荊州的工作專班,沒能救得了36條珍貴的子一代中華鱘的命。近日,湖北省紀委書記、省監(jiān)委主任王立山做客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圍繞“拿出實招硬招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題接受采訪時,披露了中華鱘子一代大量死亡問題。(8月...
 
																等待放流的中華鱘。 本報記者 王軼辰攝 中華鱘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距今有1.4億年的歷史,其身上保留著許多生物進化的痕跡,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為拯救這一稀有瀕危物種,我國科學家多年來努力攻關,終于讓“水中大熊貓”得到有效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