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關乎事業(yè)得失成敗
重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chǎn)黨自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就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并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治國理政,同樣離不開調查研究。

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在浙江考察調研。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從政伊始,習近平就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在正定時,為了摸清基層一線情況,他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帶頭“四下基層”;翻開《之江新語》,打頭第一篇就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
2011年11月,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專門以《談談調查研究》為題作了一番長篇講話,從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完善相關制度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深入闡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則推動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中央八項規(guī)定,擺在第一條的就是“改進調查研究”。
黨的十九大剛閉幕,在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首次民主生活會上,總書記再次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全黨崇尚實干、力戒空談、精準發(fā)力……”
可以看出,總書記對調查研究一以貫之的重視,不僅因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黨員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的直接體現(xiàn),關系著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得失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