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1928年1月,夏明翰奉命到湖北省委擔任領導工作。此時,整個武漢都被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臨行前,夏明翰不舍妻子和剛出生兩個月的女兒,特意到雜貨店買來一顆紅珠贈予夫人鄭家鈞,并作詩“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以示對革命的赤膽忠心。只是沒想到,此行一去竟成訣別……
兩個月后,在武漢國民黨衛(wèi)戍司令部的地牢里,念著那顆紅珠,夏明翰顫巍著手寫道:“親愛的夫人鈞:同志們曾說世上唯有家鈞好,今日里才覺得你是巾幗賢。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淚漣漣……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寫罷,終究是欲言未盡,只得在信末落下帶著血跡的吻印。

3月18日,在武漢開展工作的夏明翰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捕入獄。獄中,敵人對夏明翰威逼利誘,用盡嚴酷刑法摧殘他的肉體,夏明翰昏死過去,就用冷水把他澆醒,繼續(xù)拷打,番折磨,夏明翰始終咬緊牙關,寧死不屈。從審訊室回到牢房,夏明翰知曉自己生命行將結束,夏明翰忍著劇痛用敵人扔給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和紙,分別給母親、妻子和大姐寫上了三封家信。
在給母親的信中,夏明翰寫道:“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guī)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自從夏明翰逃出夏家后,陳云鳳也搬出了夏府,隨兒女一道投身革命,當兒女們相繼犧牲,給了她沉重的打擊,但她沒有被推毀。1944年衡陽淪陷后,陳云鳳以75歲高齡之軀,為抗日將士奔走募捐,凜然以對日寇,被人尊稱為“瀟湘女杰”。
在給大姐夏明瑋的信中,夏明翰堅定地表示:“人該怎么做,路該怎么走,要有正確的答案。我一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漢口余記里刑場,行刑前,敵人問夏明翰還有什么話要講,他大聲道:“有,給我拿紙筆來!”于是他揮筆寫就那篇振聾發(fā)聵的詩作:“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犧牲了,時年28歲。在他犧牲后的3月22日,弟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動中英勇獻身,年僅21歲;同年6月,胞妹夏明衡面對敵人的抓捕,跳湖犧牲,殉身成仁,年僅26歲;七弟夏明霹在衡陽組織年關暴動時慘遭殺害,時年不足20歲;外甥鄔依莊在與國民黨軍隊的激戰(zhàn)中中彈犧牲,年僅19歲。
 
                             
夏蕓與其老伴
如今,夏明翰的女兒已是耄耋之年,退休后,夏蕓就一直深居簡出,默默生活在九江,她從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調行事,不要因“烈士后代”感到與眾不同,要憑自己的勞動去工作生活,才能無愧于“后來人”的身份。她曾說:“雖然說我們生活的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革命先輩的那種為了革命理想信念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執(zhí)著精神更要學習和傳承。”
時至今日,夏明翰讓“紅旗飄揚在祖國藍天”的愿望已經實現,但其精神仍在感召一個又一個“后來人”。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楊天姿)
(來源:環(huán)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