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官兵在鄱陽縣昌江圩傳遞沙袋。新華社發(fā)(曹先訓 攝)
生命至上,搶險救災有力有序
汛情是命令,防汛是責任。在一處處防汛大堤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正在打響。
“好了,涵洞堵上了!”50歲的湖北省石首市沙口村黨總支副書記張葵陽最后爬上岸來,長長吁了口氣,身上的水不停往下滴。
入梅以來,長江邊的石首市持續(xù)強降雨,水位快速上漲,眼看將危及附近江邊的公路和公路一側的農田村莊。為避免大水通過公路排水通道的涵洞持續(xù)涌入另一側的農田和村子,當地迅速組織人員對公路的排水通道涵洞緊急搶險設堵。
關鍵時刻,張葵陽果斷跳入湍急的排水通道,其他村民緊隨其后。他們扔下雨衣,在水中用腳一步步試探著定位涵洞,再潛入水中用木板擋住涵洞,接著用土包固定、壓膠布防水、壘墻……經過兩個多小時連續(xù)奮戰(zhàn),終于堵住了隱患。
“在困難面前,黨員干部就要沖在前面,群眾才會信服,才能快速形成凝聚力。”張葵陽說。
記者在位于鄱陽縣城附近的昌江圩堤上看到,江水正逐漸逼近堤壩壩頂。堤壩上,許多工程車輛來回穿梭運送土方和砂石,干部群眾冒雨壘砌裝滿土方的編織袋,對堤壩進行加高加固處理。江西武警機動支隊200余名武警戰(zhàn)士,沿堤壩壘起高1.5米、長1500米的“土龍”,將洪水死死攔截在外。
與此同時,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也在有序進行。9日早上,桂湖村500多名村民被緊急轉移到縣城的一所小學集中安置。為了讓村民能喝到熱水,工作人員還臨時搭建了一間開水房。
鄱陽鎮(zhèn)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蘭穹飛負責安置點村民的衣食住行,她調動志愿者把盒飯送到村民手里。“我們不會讓一個村民流離失所。”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