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再次出京考察,直奔山西。兩個月接連考察四個省,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行程最密集的出京考察。今年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最顯大勢。在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總書記重點關(guān)注的就是如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獨家視頻:習近平在山西大同考察

△習近平山西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圖
一株“忘憂草” 萬戶脫貧計
云州區(qū)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是習近平在大同的第一個考察點。立夏剛過,黃花正處于種苗繁育階段,滿目翠色。


△黃花又名忘憂草、金針菜,與蘑菇、木耳并稱為“素食三珍”。(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云州區(qū)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這里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qū)。何以脫貧?已有600余年種植史的黃花進入了視線。黃花耐瘠、耐旱、易活,兼具食用、加工、觀賞等功能,近年來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民脫貧的“當家花旦”。

△云州區(qū)是聞名全國的“黃花之鄉(xiāng)”,每年7月前后進入盛產(chǎn)采摘季。
上個月,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為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chǎn)業(yè)”。為了把小黃花做成大產(chǎn)業(yè),云州區(qū)的政策夠“硬核”:每栽種一畝黃花補貼500元,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黃花種植園全部配套水、電、路,全區(qū)中小學(xué)操場、有硬化場地的單位為黃花晾曬騰地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