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夜里工作,早已成了志愿者們的常態(tài)。
“那晚下了小雪,綏芬河坡又多,有時車滑,上不去。”高雪山回憶到,“我們下車邁著‘碎步’往上迎,捐物的大哥抱著箱子,小心翼翼地向下送,車燈打在他臉上,都被雪水浸濕了。”
從9點到12點,梅鐘文和高雪山頂風(fēng)冒雪將418片醫(yī)用護(hù)理墊收齊、配送到物資組時,身體是疲憊的,心里卻是快活的。“我們綏芬河從沒遇過這么大的事兒,能幫上忙是我的榮幸。”梅鐘文說。
晚上七點鐘,梅鐘文剛剛結(jié)束了一天的線上本職工作,又回到電腦前開始一晚的志愿者“兼職”。“今天我們收到了吉林老鐵的物資,我要寫個稿子。”梅鐘文介紹到,目前自己是一位志愿“宣傳員”,不僅要通過文字和視頻記錄下志愿工作的點點滴滴,也想科普防疫知識,為大家做些防控指導(dǎo)。“有全國人民的幫助,綏芬河一定能夠戰(zhàn)勝疫情!”夜里11點半,梅鐘文在文章收尾處寫到。

忙起來的志愿者們只能站著吃盒飯。
80后“尖刀連”突擊車隊隊長:不讓任務(wù)等我們一分鐘
“不讓任務(wù)等我們一分鐘,這是我們的口號,也是我們的硬性要求。”說這話時,“尖刀連”志愿者突擊車隊隊長李志強像軍人般堅毅。
4月3日,召集令發(fā)出后的不到24個小時里,18臺車、20個人組成的車隊便自發(fā)成立了。他們每次2人,輪班“值守”市交通局,24小時不間斷。“日常運送兩人就能做,遇到緊急情況,他們還能立刻召集所有人。”李志強介紹。

“尖刀連”志愿者突擊車隊。
4月15日22點,吉林省支援的防疫物資運抵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當(dāng)時,李志強和戰(zhàn)友們已經(jīng)在寒風(fēng)中等了三個多小時。“六點接到通知,六點半我們就全員集合完畢了。”副隊長陳羽介紹,“戰(zhàn)時狀態(tài),大家都‘時刻準(zhǔn)備著’,只能是我們等物資,不能是物資等我們。”
貨物一到,早已排成兩排紅色長龍的隊員們迅速開始物資“接力”。12萬只口罩,20噸醫(yī)用酒精,在20多雙手的“齊心協(xié)力”下,迅速傳遞到倉庫中。“頭十分鐘沒啥感覺,之后其實也得‘硬’挺著。”李志強笑著介紹,“好在后來劉書記又緊急抽調(diào)了一批人來幫忙,我媳婦兒也過來幫忙了,她是替補隊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