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多少?”
“大約300斤!”
“中!我們連夜生產(chǎn)。”
三
廠里工人師傅們都回家過年了,設(shè)備也早封起來了。周太林、陳紅相互搭把手,吃力地將近兩百斤的鍋爐抬到固定位置,小心翼翼地支好。隨后,他們又檢查了一遍管道……一晃眼功夫,天已經(jīng)麻麻亮了。
凌晨5點(diǎn)多,村里各戶人家睡得正香,周家廠房里鍋灶燒水聲“滋滋啦啦”響了起來。夫婦倆穿著工作服,倒出白酒放入鍋爐蒸餾,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刻度變化——提純酒精這事兒,可來不得半點(diǎn)馬虎,既要保障生產(chǎn)安全,又要讓提取出來的酒精符合醫(yī)用“75度”標(biāo)準(zhǔn)。
一直到下午3點(diǎn)左右,300斤酒精終于提純完畢。陳紅、周太林都散了架般癱坐在地上。
送酒精的時(shí)候,曾偉又“布置”了新的任務(wù):市里許多單位都缺醫(yī)用酒精呢!
夫妻倆又忙了起來,從1月30日晚上到2月5日下午,連續(xù)六天六夜,倆人換著班干。
從酒里提純酒精,十分浪費(fèi)原料。4斤成品酒,差不多只能蒸餾出1斤酒精。廠里庫存的白酒不多,很快就用完了,他們又把庫存的黃酒拿出來蒸。
幾天下來,周太林、陳紅夫婦一共提純了1300多斤酒精,用去了一噸白酒、兩噸黃酒。
“老周,你這可解了大家燃眉之急!提純酒精這事兒,我懂——倒進(jìn)去得多,提出來得少,你這下?lián)p失可大了!”曾偉有些過意不去。
“老曾,你這可就見外了!電視里不是說,疫情就是命令嘛!酒能再釀,錢能再掙,救命最要緊。”夫妻倆嘴里說著,手上還在忙著呢。
本報(bào)記者 陳振凱 畢京津 盧澤華
《 人民日報(bào)海外版 》( 2020年02月10日 第 01 版)
【眾志成城控疫情】系列
【眾志成城控疫情】“火神山速度”的背后
【眾志成城控疫情】麗岙僑胞:微信群里的募捐接龍
【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nóng)場:歸僑僑眷自發(fā)捐口罩
【眾志成城控疫情】一封征集函 牽動十六國
【眾志成城控疫情】“說什么代購,我們直接捐!”
【眾志成城控疫情】“不是客人,是親人!”
【眾志成城控疫情】最長的單人行李托運(yùn)單
【眾志成城控疫情】楊偉光“千里走單騎”
【眾志成城控疫情】陳雪燕舍行李不舍口罩
【眾志成城控疫情】朱家兄弟和2萬斤西芹
【眾志成城控疫情】“火神山”買柜子?我們捐!
【眾志成城控疫情】“加班,我們不要工錢!”
【眾志成城控疫情】頓珠召開的緊急會議
【眾志成城控疫情】雪開熱提的微信朋友圈
【眾志成城控疫情】李志海的承諾
【眾志成城控疫情】哈斯畢力格的2000元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