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習近平訪緬的三個向度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結束對緬甸的國事訪問。在這趟時間僅有20多個小時的新年首訪之中,中緬關系的溫度、高度和深度顯現(xiàn)出來。

當?shù)貢r間1月17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內(nèi)比都國際機場,開始對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抵達時,緬甸第一副總統(tǒng)敏瑞率多名內(nèi)閣部長在舷梯旁熱情迎接。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溫度:“小年”里的外交時刻
大國外交多給人嚴肅的印象,但習近平此次緬甸之行,更添一份有質(zhì)感的溫度。
時值歲末年初,中國民眾往往有節(jié)日走親訪友的習俗。于國與國之間,此行被外界視為是中國外交一次“走親戚”式的訪問。
“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習近平在行前說,奠定了此訪的溫情基調(diào)。訪問期間適逢中國“小年”,同緬甸總統(tǒng)溫敏的會談也充滿溫情,習近平表示,今天是中國農(nóng)歷“小年”,我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緬甸政府和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緬方則用熱情歡迎中國最高領導人。當習近平的專機進入緬甸領空時,2架緬戰(zhàn)機升空護航。在機場,緬甸第一副總統(tǒng)敏瑞率多名內(nèi)閣部長迎接,民眾夾道歡迎。在緬甸總統(tǒng)溫敏為習近平舉行歡迎儀式后,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專程前往歡迎和問候習近平。
高規(guī)格的禮遇,凸顯出中緬關系的不一般。這種關系,被雙方用“胞波”情誼來形容。
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習近平在此行中說,要堅持做心心相印的好胞波,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把中緬友好事業(yè)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昂山素季亦表示,緬中“胞波”之誼歷經(jīng)時代變幻的考驗,只有我們才深知其中的深刻含義。“中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命運已把我們雙方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當?shù)貢r間1月1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nèi)比都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舉行正式會談。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高度: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
20多個小時,快節(jié)奏的外事活動,習近平此次新年首訪被認為是中國“點穴式”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點穴式”外交指的是時間短且只是單獨訪問一個國家的外交訪問,在短時間內(nèi)集中討論雙方關注的問題、促進合作,是一種高速、高效的外交方式。
站在外交布局的高度,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多次實踐“點穴式”外交,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國周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從周邊做起,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習近平在緬甸之行中說。他表示,此行釋放的一大信息即是:中緬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已奠定深厚基礎,共同致力于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將為兩國關系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18日公布的聯(lián)合聲明亦將其寫入其中:雙方一致同意打造中緬命運共同體,推動中緬關系進入新時代。
至此,中緬命運共同體已成為繼中柬命運共同體和中老命運共同體之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構建的第三個命運共同體。
外界認為,在建交70周年的時間節(jié)點,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將兩國關系拉升到了新的高度。昂山素季則表示,習近平主席新年伊始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緬中致力于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