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了還要好好干——回訪河北阜平縣龍泉關鎮(zhèn)駱駝灣村唐宗秀家
開欄的話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到“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從首都北京的胡同老街,到山路崎嶇的大涼山,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考察調研,都要走進普通人家,問冷暖、看變化,聽民聲、謀發(fā)展,彰顯了人民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詮釋著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使命。一次次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互動,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殷切期望,激勵著億萬人民在奮斗追夢中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沒有國家繁榮發(fā)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fā)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元旦剛過,春節(jié)將至,總書記看望過的人家,日子過得如何了?總書記牽掛的事情,辦得怎么樣了?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總書記來過我們家”系列報道,與廣大讀者一起重溫感人場景,見證發(fā)展變化,感受家國情懷,激發(fā)壯志豪情,凝聚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的磅礴力量。

2019年入冬后的第一場雪,飄灑在太行山深處的駱駝灣,一下子就勾起了唐宗秀的回憶。
那是2012年12月30日,駱駝灣雪后放晴,習近平總書記踏著冰雪就進了村,鼓勵鄉(xiāng)親和干部們“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新時代脫貧攻堅戰(zhàn)鼓由此擂響。608口人的駱駝灣,滿懷信心出發(fā),從貧困發(fā)生率79%邁向整村脫貧,譜寫著小山村融入小康中國的奮斗詩篇。
吃穿不愁有錢花
“拆舊房、蓋新房,有吃有穿,啥都方便。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7年時間,駱駝灣悄然蝶變。
青瓦黃墻,窗明幾凈,屋內暖意融融,月季花開得粉嘟嘟,全然不顧外面雪花飄飄。
“舊土房到處透風,一下大雨,閨女怕房子塌,就打電話讓出去避避。”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照片上,依稀可見唐宗秀家舊房的“苦寒”樣??扇缃?,變化大得讓唐宗秀笑逐顏開。“拆舊房、蓋新房,有吃有穿,啥都方便。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2016年國慶節(jié)后,包括唐宗秀在內的247戶村民,或搬遷或改建,陸續(xù)住上了新房。在整個阜平縣,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274戶。
搬新居,添新衣,這是中國人的習俗。過去,老兩口的衣服不多,全塞在兩個舊木箱里。2017年脫了貧,土地流轉金、股金分紅等收入不少,老兩口的手頭活泛起來。舊木箱換成了“三組合”大衣柜,里邊滿滿當當,光唐宗秀的衣服就有20多件。“年輕時也沒穿過這么多新衣裳,老了還洋氣了!”
再到廚房轉一圈,愣沒找到農家常見的腌肉罐。見記者不解,唐宗秀捂著嘴笑:“以前過年才買點肉,初一包頓餃子,剩下的做腌肉,平時過節(jié)解解饞,現在啥時候想吃肉就買新鮮的。以前是心心念念想吃肉,如今倒是隔幾天還想吃點玉米面糊糊。”
傍晚時分,大鍋熬燴菜,大白菜、紅蘿卜、五花肉、煎豆腐,“咕嘟咕嘟”泛著油花,香氣溢出唐家窗外。昔日冷清的小山村也熱乎起來,格子窗透出燈火,大喇叭里飛出歌聲: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