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不得不說,互聯(lián)網(wǎng)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讓謠言“跑”得更快。隨著自媒體日益興盛,各種謠言更是滿天飛。在鋪天蓋地的海量信息中,你知道有多少是真,又有多少是假呢?謠言止于智者,2019年,我們一如既往,澄清事實,還原真相,終結謠言,讓科學作你的主心骨。
1
EB流感10分鐘侵入人體?
醫(yī)學上不存在EB流感
謠言:1月,一則“防流感關愛帖”在一些微信群瘋轉,帖子稱:“衛(wèi)生局發(fā)出通知:這次的EB流感很嚴重,預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嚨黏膜的濕潤,不能讓喉嚨干燥,因此一定要多喝水。如果喉嚨黏膜干燥,10分鐘內病毒就能入侵體內。成人每次喝50—80毫升的溫水,孩子每次喝30—50毫升……”看上去真是讓人不寒而栗,事實究竟如何呢?
真相:“醫(yī)學上不存在EB流感,流感和EB根本是兩碼事,不能混淆在一起。”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預防醫(y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導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由甲型H1N1、甲型H3N2亞型、乙型Yamagata系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導致。
醫(yī)學上確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但其隸屬于皰疹病毒家族,并非流感的病原體。據(jù)介紹,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可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該疾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親吻病”,為小兒常見傳染病,在父母親吻孩子、嘴對嘴喂食等行為后,兒童通過吞咽感染成人唾液中的EB病毒,從而可能導致發(fā)病。癥狀一般為持續(xù)發(fā)熱、咽痛、扁桃體腫大等。此外,EB病毒也可能引發(fā)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
2
“超級真菌”感染死亡率達60%?
不同菌株毒力和致病性差異很大
謠言: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將上演現(xiàn)實版生化危機……4月,一則有關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耳念珠菌感染真的有那么可怕嗎?
真相: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表示,公眾不必過分擔心,“超級真菌”感染主要發(fā)生在醫(yī)院內部,特別是ICU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對多數(shù)感染者現(xiàn)有抗菌藥物治療有效。
據(jù)介紹,耳念珠菌具有超強耐藥性和高達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因而被稱為“超級真菌”,其部分臨床菌株,用當前抗真菌藥物完全無法控制。這種被媒體冠以“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發(fā)現(xiàn),但耳念珠菌從何而來目前還不確定。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yī)師、北京大學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劉偉認為,耳念珠菌不同菌株在細胞形態(tài)、毒力和致病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性,將其籠統(tǒng)地稱為“超級真菌”并不嚴謹。我國目前已確診的耳念珠菌感染,并未表現(xiàn)出對多種抗真菌藥物耐藥,而且沒有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出現(xiàn),公眾沒有必要恐慌。
3
青少年近視可以被治愈?
目前近視仍是種不可逆的變化
謠言:當前,隨著學習任務加重及各種電子產品泛濫,“小眼鏡”越來越多,讓家長很是憂心。一段時間,有些商家打出各種號稱能在約定期限內幫助孩子降低近視度數(shù)甚至治愈近視的廣告,用的字眼全都是“近視治愈”“近視康復”“近視克星”等。兒童青少年近視真的可以治愈嗎?
真相:對此,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 切實加強監(jiān)管的通知》,要求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降低度數(shù)”“近視治愈”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
“近視的本質是眼球前后徑的變化,俗稱眼軸長度變長,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這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主任朱劍鋒表示,還沒有一種安全有效的辦法能使眼軸長度恢復如常。
近視雖然不可治愈,但也可通過一些手段防患于未然。專家介紹,兒童青少年時期可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預防、控制和減緩近視。研究顯示,青少年的戶外運動時間與近視發(fā)生率呈負相關。延緩近視的方法是早發(fā)現(xiàn)、早矯正。
4
“生酮飲食法”實現(xiàn)吃肉減肥?
長期“高脂低碳”飲食弊大于利
謠言: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完美的身材,愛美人士更是用盡各種辦法減肥。這不,號稱無數(shù)科學研究支持的“生酮減肥法”來了,美味、健康和身材可以兼得!只要不攝入糖分,就可以隨意吃高脂肪的肉類,還能達到很好的減肥效果。據(jù)說這一減肥理念橫掃全球,很多明星都在追捧。
真相:“生酮減肥法”并沒有足夠的證據(jù)支持,長期“高脂低碳”進食方式,反而會增加肝臟、腎臟的患病風險,甚至危害大腦健康。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所謂飲食結構的改善,生酮飲食的確能讓一些人體重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下降,尤其是原本攝入脂肪就不算多的女生。但沒有足夠證據(jù)表明,生酮飲食法對人體健康是長期有益的。
其實,“高脂低碳”的極端飲食模式弊大于利,已經(jīng)是營養(yǎng)學界的共識。長期攝入高脂肪食品,會對心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過多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使血管彈性減弱、管腔變窄、甚至阻塞,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發(fā)生。脂肪在肝臟中沉積過多,也會導致脂肪肝的發(fā)生。
由于代謝的改變,生酮飲食法也極大地增加了患肝病、腎病的風險。當血液中酮體含量過高時,人體會處在酮血癥的狀態(tài),腎臟排出酮體和體液,導致人體失水,體重迅速減輕。較長時間的生酮飲食,更是會大大增加腎結石、骨質疏松和高尿酸的風險。
5
“饑餓療法”成為治愈癌癥新途徑?
餓不死癌細胞還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
謠言:這幾年,“饑餓療法”盛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出江湖。因為癌細胞會大量吸收人體養(yǎng)分,所以斷食挨餓,可以餓死癌細胞,達到治愈的目的。
真相:這根本是無稽之談。有人認為不吃東西可以讓癌細胞沒有能量生長,繼而被“餓死”。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癌細胞也是人體的一部分,它可以無限增殖,并和體內正常細胞爭搶營養(yǎng),即使你不吃不喝,它也會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yǎng)。而普通的“饑餓療法”不僅餓不死癌細胞,還可能造成機體營養(yǎng)不良,影響機體正常細胞的功能,造成體能及免疫力下降,繼而加速疾病惡化。
建議大家在平衡膳食基礎上適量增加優(yōu)質蛋白質及抗氧化營養(yǎng)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蛋類、奶類、魚禽畜肉、豆制品、深顏色的新鮮蔬果、全谷類食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