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下午,那是至今讓中國科學院院士胡仁宇印象深刻的日子。
當時,包括胡仁宇在內(nèi)的剛從爆心撤回來的參試人員,被安排在離爆心幾十公里處的一個小山坡上。當聽到廣播里響起“起爆”指令后,大家起身轉向爆心方向,看到遠處火球翻滾,蘑菇云冉冉升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現(xiàn)場歡快激動的場面胡仁宇從未見過也再難忘懷。
半個多世紀過去,西北大漠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消散,曾經(jīng)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殫精竭慮的人們將被歷史銘記。

只給個信箱地址用于通信
1954年秋,一塊產(chǎn)自廣西的鈾礦石被帶進中南海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匯報,時任地質部常務副部長劉杰手持蓋革計數(shù)器進行探測表演,放射性物質使儀器發(fā)出響聲——證明我國地下埋藏有鈾礦。如今這塊為中央領導人反復討論、提供決策的礦石被譽為“開業(yè)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