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新社發(fā) 湛超越 攝
“打卡式旅游”:旅游的意義就是為了拍照發(fā)朋友圈?
在這個黃金周,京津冀、膠東、長三角、珠三角、云貴、成渝、鄭汴洛等地重點城市、頭部景區(qū)、網(wǎng)紅打卡地迎來客流超高峰,同比增長15-50%。
作為網(wǎng)紅城市的重慶,國慶節(jié)假日期間共接待境內(nèi)外游客3859.61萬人次,超過了重慶市總?cè)丝?2018年常住人口3101.79萬人)。
重慶解放碑、天津之眼、廣州小蠻腰,新近投入運營的大興機場成為旅程中的時尚吸引物。
同時,“打卡式旅游”也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fā)了網(wǎng)友對旅游的意義的熱議。
所謂“打卡式旅游”,即走馬觀花式的旅行方式,現(xiàn)在年輕人們熱衷的“打卡”地點發(fā)生了變化。很多地方只要沾上“網(wǎng)紅”二字,年輕人就接踵而來。

游客用手機記錄下音樂噴泉的美麗瞬間?!O妮亞 攝
有的人,排隊5小時,只為打卡西湖音樂噴泉;有的人,排號20000桌,只為打卡一家網(wǎng)紅餐廳;有的人,堵車半小時,只為打卡一個名叫“立馬回頭”的公交站。
而對很多人來說,“打卡”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發(fā)一個朋友圈。人們來到餐廳,來到景區(qū),來到酒店,已經(jīng)不太在意自己的體驗了,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拍圖片拍視頻發(fā)朋友圈。
有網(wǎng)友覺得,打卡式旅游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不少景點都名不副實,或者說它們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比如這個公交站就不可能比故宮有內(nèi)涵 ,不值得花大量時間游覽,看一眼就足夠了,很多人就是圖個新鮮。
也有網(wǎng)友認為, “打卡式旅游”大多是朋友圈式的旅游,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已,身體確實是在路上了,一天一天趕路,一個一個景點打卡,但上車一頓睡,下車猛拍照,一問哪好玩,啥也不知道。
在很多人看來,走馬觀花的“打卡式旅游”旅游,都在忙著拍照錄像,但卻沒有真正靜下來,用心去感受和體會風景,這種滿足于“拍張照”或“打個卡”的旅游意義不大,放松身心、休閑娛樂、感受“詩和遠方”才是旅游的意義。
又一個“十一”黃金周過去了,如何緩解景區(qū)“人從眾”,如何高質(zhì)量休閑,避免“打卡式旅游”,也是這個國慶假期帶給我們的一點思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