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的旅行、想吃啥有啥、動動手指商品來到家門口……這是國慶假期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說起衣食住行,還記得十年前是什么樣子嗎?二十年前?七十年前呢?
曾經(jīng),吃飽穿暖便是富足,走出村口就意味著“出趟遠(yuǎn)門”。
如今,14億人不僅吃飽了還吃好了,飛機、高鐵、私家車編織起密集的交通網(wǎng)。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巨變何以發(fā)生?愛豆阿中的“寵粉”秘笈是什么?人們充滿好奇。
1。“寵粉”說到做到很走心——把人民放在心上
今年中秋剛過,在中國西部邊境的喀喇昆侖山脈的一條峽谷里,工人們正忙著搭建電線桿。為了給兩個小村莊通電,工人們頂風(fēng)冒雪,在最高海拔4700米的地方持續(xù)工作。
“這項工程一百年都收不回成本,但看到老鄉(xiāng)們期盼的眼神,值!”他們毫不猶豫地說道。

其實,在中國廣袤大地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惠民基建工程都是“虧本買賣”,卻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收益。有外國朋友感慨,西方國家可不會下這樣的“血本”。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阿中”說到做到。新中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人民”二字深深鐫刻在了名字上。
土地改革讓“耕者有其田”,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廢除包辦強迫婚姻。人民群眾從親身經(jīng)歷中感到:新中國的政府確確實實是自己的政府。
順應(yīng)人民更高期待,推進改革開放。

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天更藍(lán)、山更綠、水更清,讓“健康中國”漸行漸近,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