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俄友誼見證!新中國第一位外國大使抵京彩色畫面首公開

《中國的重生》:周恩來與羅申走出車站
海外網(wǎng)10月2日電 9月16日至29日,一部名為《中國的重生》的紀錄片分6集,在“俄羅斯1頻道”和“俄羅斯24頻道”同步播出。除之前被熱議的“開國大典”,蘇聯(lián)首任駐華大使抵京的彩色畫面也首次公開,受到各界關注。有輿論認為,這些珍貴的畫面見證了兩國70年的友誼,在當前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世界格局中,更顯得彌足珍貴。
70年前的10月2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lián)宣布承認新中國,并確立外交關系。1949年10月10日,蘇聯(lián)首任駐華大使歷經(jīng)6天的舟車勞頓抵達北京,開啟中俄友誼發(fā)展的序曲。

《中國的重生》:羅申乘坐專列抵達北京前門火車站
在29日播出的視頻中,一個畫面定格在了1949年10月10日的北京前門火車站,蘇聯(lián)首任駐華大使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羅申乘專列抵達北京。早已等候在車站廣場的群眾揮舞著彩旗和鮮花,熱烈鼓掌和歡呼。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發(fā)表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馬保奉署名文章回憶,1949年10月10日16時18分,蘇聯(lián)大使的專車抵達北京前門火車站。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親自到車站迎接。周恩來致歡迎詞說:“從此,中蘇兩國邦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

在《中國的重生》視頻中可以看到,在各界人士的簇擁下,周恩來總理陪同羅申大使走出車站,兩人還親切、熱烈地交談。按照國際慣例,大使抵達一般由外交部代表迎接,而總理親自迎接,這在現(xiàn)代外交史上十分罕見。
馬保奉在文中寫到,從莫斯科到北京,羅申大使歷經(jīng)近150個小時輾轉。1949年10月4日啟程的他,先由莫斯科乘飛機到達赤塔,再換乘火車進入中國境內,歷時6天抵達北京,成為新中國接待的第一位履新外國使節(jié)。
俄羅斯將這段珍貴的車站迎接畫面紀錄了下來,被封存數(shù)十年后首次對外公開。“該紀錄片使用珍貴資料,以彩色影像為主,堪稱非常轟動之事,許多鏡頭皆獨一無二、質量上乘。”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歷史頻道總編輯、紀錄片導演阿列克謝·杰尼索夫稱。“這部紀錄片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俄中建交70周年而制作。”
在杰尼索夫看來,當時國際形勢因出現(xiàn)了中國這個擁有6億人口的國家而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深深影響了當時的國際關系,蘇聯(lián)認識到中國將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俄羅斯《真理報》記者、蘇聯(lián)作家弗謝瓦羅特·奧夫奇尼科夫在紀錄片中回憶,他曾于1953年到1960年間在華工作,“我認為那是一段美好時光。我見證了,中國人民如何在蘇聯(lián)已有項目上做出更好的完善,蘇聯(lián)專家與中國學者進行了廣泛交流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