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繼才在江蘇開山島上眺望遠(yuǎn)方(2017年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一棵樹半輩子,這島就是我家
開山島是座石頭山,上面沒水、沒電、沒糧,只有幾間破營房。一年四季,石縫里的茅草綠了又黃,在海風(fēng)中簌簌發(fā)抖。當(dāng)?shù)厝苏f,在上面活著都很難,更不要說守。
然而,王繼才沒有退縮。沒有水,他們喝水窖里攢下的雨水;沒有電,他們晚上點蠟燭;沒有糧,他們在島上種菜、捕魚,讓大女兒在岸上當(dāng)“補(bǔ)給隊長”,不時買點東西托漁民捎來……
風(fēng)一來,島就與世隔絕了。有一次柴火用光了,夫妻倆一連嚼了5天生米。風(fēng)停時,漁民上島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餓得說不出話。
王繼才沒有動搖:守島就是守國,守島也是守家。
上島第一年,王繼才種過白楊,全死了。第二年,種了槐樹,又沒活。第三年,撒下苦楝樹種,竟然長出一株小苗。
如今,這棵長不高的苦楝樹,依然倔強(qiáng)挺立在巖石上。王繼才就像這棵苦楝樹,仿佛專為這座島而生。
就這樣種了死,死了種,大樹旁邊種小樹,小樹下面種瓜菜……年長月久,植物成叢,小島獲得了新生。
風(fēng)雨之間,島上的家在倔強(qiáng)堅持,岸上的家也在苦苦支撐。王繼才夫婦在島上,三個孩子只能留在岸上。一個夏夜,蚊香點燃蚊帳,三個孩子差點被燒傷。得知消息,王繼才心如刀絞,但他咬了咬牙,依然沒有下島。
為了守島,王繼才錯過了女兒的婚禮,錯過了外孫的出生,錯過了與老父親的最后一面。一次次錯過,他都揪心不已。人家問急了,這個憨厚的七尺大漢只憋出一句話:“島是國家的,我走了,島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