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文秀到村民家走訪,主動幫村民掰玉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不能忘記,剛過完30歲生日的扶貧干部黃文秀,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消逝在山洪中的年輕身影;
……
中華民族永遠銘記,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走過沉淪與覺醒、奮斗與崛起,一代代前赴后繼者中有這樣一群人,以生命的芳華譜寫出氣壯山河的篇章。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中華民族永遠銘記,每逢國家危難時刻、每到民族存亡關頭、每遇人民危急境地,有這樣一群人,在各自戰(zhàn)場上挺身而出,以奮斗姿態(tài)高擎起鮮艷的戰(zhàn)旗。
歷史,就要翻開嶄新一頁。
在天安門廣場上、在神州大地的山川河流中、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頭,伴隨著《烈士紀念日號角》深沉悠遠的旋律,一座座豐碑巍然矗立,永不消逝。
弘揚,催人奮進的民族之魂
9月27日,北京展覽館迎來一群特殊的參觀者——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代表。

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生前帶領學生實習(2009年11月29日攝)。新華社發(fā)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英模墻前,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久久駐足,深情凝望著照片中丈夫的笑容。
“保國走了,但他將永遠和我們一起,守望太行、守望豐收、守望幸福。”郭素萍說。
身為大學教授,卻撲下身子扎根太行山區(qū)——30余載默默奉獻,李保國用科技力量幫助百姓,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甩掉“窮帽子”。從邢臺縣前南峪到內丘縣崗底村,從臨城縣鳳凰嶺到平山縣葫蘆峪,道道山梁、條條溝坎,留下了他無私奉獻的足跡。
奉獻,是無數(shù)奮斗者用生命譜寫的時代禮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