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需要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沖刷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波瀾壯闊,70年燦爛輝煌,“中國的命運一經(jīng)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請關(guān)注今日《解放軍報》的文章——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寫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張順亮
歷史,往往需要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沖刷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波瀾壯闊,70年燦爛輝煌,“中國的命運一經(jīng)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歷史的長河,翻滾著昨日輝煌的浪濤;時代的琴弦,彈奏出今朝奮進的旋律。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一個人,總是在許愿與如愿中奮勇前行;一個國家,總是在筑夢與圓夢中砥礪奮進。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厥走^往,有多少人曾許下“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好愿望?放眼當(dāng)下,有多少夢想已變成“無邊光景一時新”的動人現(xiàn)實?
風(fēng)卷一帆新,潮平兩岸闊。那夢想五彩斑斕,這盛世如你所愿。
一
今年9月30日,我們將迎來第6個烈士紀念日。10月1日,首都北京將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典。
這不是巧合。這是國家意志,這是人民意愿。我們要向世人鄭重宣告:英烈,國之干、族之魂,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兒父臨刑曾大呼:我今就義亦從容。寄語天涯小兒女,莫將血恨付秋風(fēng)。”這是烈士孫炳文的妻子任銳,去世前留給子女的殷切希望與寄托。
任銳的名字鮮為人知,而其長女孫維世作為周恩來的養(yǎng)女,卻是家喻戶曉。后來,任銳的兒女,正是踏著父輩的足跡,一個個走上了報效國家的道路。
同樣是寄托,倒在共和國成立前夕的烈士藍蒂裕,赴刑場時給兒子留下一首詩:“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美麗的園林!”
原來,烈士的兒子名叫“耕荒”,寓耕種、拓荒、戰(zhàn)斗之意,其愿之深,其情之篤,日月可鑒。
沒有耕種,哪來收獲。70年風(fēng)雨,70年奮進,正因為人人都在“耕荒”,人人都是“耕荒”,前輩的鮮血才沒有白流,中華大地才變成了“美麗的園林”。
松柏之茂,隆冬不衰。這是血脈的延續(xù),這是基因的傳承。
“紅色政權(quán)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這個“紅色”永遠不能褪色,這個“不易”永遠不能忘卻。
共和國沒有忘記——從設(shè)立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到通過英雄烈士保護法、修改烈士褒揚條例……以國家的名義、以法律的意志,英烈的功勛將被永遠銘記,英烈的精神將被永遠傳承。
習(xí)主席沒有忘記——從井岡山到西柏坡,從延安到新縣,從敬獻花圈花籃到接見紅軍后代……黨的領(lǐng)袖、三軍統(tǒng)帥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每次到革命老區(qū)考察,總要瞻仰紀念碑、紀念堂,宣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老百姓沒有忘記——鄭州烈士陵園,有一家“不定價”的花卉店。老板說:“埋在這陵園的英雄,很多都是20多歲就為國丟命的,跟他們的犧牲相比,一個花籃算個啥?”
河南溫縣,維和英雄申亮亮的老家,每年都有很多不留名的“兵兒子”前來看望英雄的父母:“申亮亮不在了,我們就是你們的‘申亮亮’。”
一位哲人說,所謂信仰,就是一種傳承的欲望。沒有傳承的欲望,就談不上什么信仰。
新征程上,高舉紅色旗幟,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江山將永不變色,復(fù)興偉業(yè)將如日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