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中國胸懷,引領各方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夜幕降臨,孟加拉國帕德瑪巴瑞村燈光點點。
2018年,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項目資金支持下,帕德瑪巴瑞村結(jié)束了自1971年以來一直沒有通電的歷史。這個項目惠及孟加拉國1250萬農(nóng)村人口。
點亮燈光,也點亮了希望和未來。
亞投行是由中國倡建、專注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型多邊開發(fā)銀行。7月13日,隨著貝寧、吉布提、盧旺達加入,這個成立僅三年多的組織,成員總數(shù)上升到100個。
環(huán)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形勢加速演變。單邊主義、霸凌行徑抬頭,經(jīng)濟全球化遭遇逆風。6月,世界銀行發(fā)布最新一期《全球經(jīng)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經(jīng)濟增長預期下調(diào)至2.6%。
“一升一降”,反映出希望與隱憂并存的世界現(xiàn)實,也凸顯中國方案的亮色。
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和“人類向何處去”的未來之問,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
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中國倡議、中國方案追求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讓中國未來與世界未來緊緊相連。
“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一個個因中國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故事,生動鮮活——
在肯尼亞,大學畢業(yè)的萬吉庫被承建蒙內(nèi)鐵路的中國企業(yè)錄用,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在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人伊利奇,津津樂道講起中國河鋼集團“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的故事;在阿富汗,中國醫(yī)生的精湛醫(yī)術,讓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男孩比拉爾又能奔跑在心愛的球場……
一個個順應潮流、引領未來的中國理念,標注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正確義利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安全觀,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在于創(chuàng)造了多少物質(zhì),還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臘總統(tǒng)帕夫洛普洛斯這樣表達對中國積極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贊賞。
西班牙《阿貝賽報》刊文呼吁“了解中國”,因為“中國是世界變化和未來的關鍵”。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撫今追昔,人們不能不感慨萬千——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世界之中國。
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果貢獻世界!
(新華社記者李忠發(fā)、楊依軍、鄭明達、羅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