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
9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
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
“共和國勛章”。
沉甸甸的勛章,
映照著英雄們史詩般的光輝人生,
飽含著全國人民對他們的崇高敬意。

于敏
他長期領導并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
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
為了工作,
他28載隱姓埋名。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曾這樣說。

申紀蘭
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積極維護新中國婦女勞動權利,
倡導并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
改革開放以來,
她勇于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
推動老區(qū)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
“什么時候也不能忘記黨的教導,
不能脫離群眾,
要給群眾干工作。”申紀蘭說。

孫家棟
翻開他的人生履歷,
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史。
他是我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
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
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衛(wèi)星之父”,
他從不接受,
反復強調(diào)衛(wèi)星是“大家一起造的”。
他說:
“能夠造一輩子中國‘星’,
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