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博(白色9號)在比賽中。受訪者供圖
但這一切旁人看來的矛盾與困難,似乎都沒有在“足球運動員張博”身上留下印記。接受采訪時,他始終語氣平和,不時帶著笑意。其間幾次熟練地從書包中拿出水瓶,擰開瓶蓋喝上一口水,再把水瓶放回書包。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這是需要花費很大工夫去訓練的。
張博說,這都是足球給他帶來的改變。“踢球以后自己非常充實,感覺也不是那么沒用了。”說到這,他甚至自嘲般地笑了起來,“隊里的老大哥還有教練們,也都教給我們很多,包括為人處世、生活能力都有很大增強。”這都是足球帶給他的“新生”?! ?/p>

張博告訴記者,從球場技術到生活能力,足球隊中的老大哥和教練們都教會了他很多。受訪者供圖
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是有些空洞的“官話”,但在張博身上,你可以實實在在地體會得到這種“新生”,也理解了第一次在足球場上過生日的他,會有如此的感動?! ?/p>
張博所說的一切,作為云南盲人足球隊主教練,也是恒大足校教練的樂建昆全都看在眼里,并有著自己的感觸?! ?/p>
樂建昆首先提到了極為現(xiàn)實的一點——他告訴記者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盲人群體中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退化”現(xiàn)象?! ?/p>

張博在比賽中與對手對抗。受訪者供圖
“過去盲人的標配是人手一個收音機,現(xiàn)在好了,人手一個手機。不少人拿著手機天天就是‘聽、聽、聽’不愛動。越不動,不管是身體或是生活能力,都越來越差。”他這樣說道。
除此之外,他認為,參與運動對殘疾人的影響,更多的是在心理層面,體育運動的教育功能,之于殘疾人顯得更加明顯?! ?/p>

志愿者在幫張博做上場前的準備。受訪者供圖
“我長期在學校觀察,踢球的孩子,心態(tài)、個人生活能力確實比不愛運動的孩子要好得多。”樂教練這樣評價道,“比如說要干什么事,他敢邁出去這一步。他的交流能力、他的自信等各方面也更好。”
還沒等記者搭話,樂教練又補充說:“當然他們在訓練或者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就比如說帶球,盲人帶球到這種程度,更需要千錘百煉。但是他們有個特點,就是認定的事,會很努力去做,不會只是來玩玩,甚至愿意舍棄放棄一些東西來參與運動。”

樂建昆表示,殘疾人從事體育運動會更加執(zhí)著。受訪者供圖
不只是運動員身邊的人被感動。盲人運動員、甚至整個殘疾人運動員群體,在參與體育,從事體育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力量,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可。
天津師范大學足球場,是這次張博和云南盲人足球隊一起捧得全國殘運會金牌的場地。這塊留下了張博生日記憶的場地,其實已是不止一次與殘疾人體育運動結緣。僅今年就曾經(jīng)承辦過輪椅擊劍,硬地滾球的比賽?! ?/p>

天津師范大學還舉辦過輪椅擊劍、硬地滾球等殘疾人運動賽事,天津師范大學田鑫(中排紅色)認為,殘疾人的比賽在大學開展,本身就是對當代大學生的一種教育。受訪者供圖
而之所以熱衷承辦殘疾人賽事,本屆全國殘運會盲人足球項目競賽組織處處長,也是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院長田鑫告訴記者:“殘疾人的比賽在大學開展,本身就是對當代大學生的一種教育,把這些跟教育融在一起——運動員們即使有殘疾,還能這樣自強不息拼搏努力,這本身對大學生就是一種教育。”
但如今的張博并沒有想這么多,他只告訴記者,中國盲人足球隊是一支世界勁旅,去年剛剛奪得世界杯季軍,“我會用我的能力,盡力去完成我所能完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