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大批現(xiàn)實題材佳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追求。關注教育的電影《狗十三》、關注醫(yī)療的紀錄片《人間世》、關注家庭教育的電視劇《小別離》、關注農民與土地的秦腔《狗兒爺涅槃》、關注殘疾人群體的電視劇《推拿》等現(xiàn)實題材佳作涌現(xiàn),深受群眾歡迎,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王麗萍說,不論哪種形式,不變的是創(chuàng)作初心,就是始終圍繞以人民為中心。“不斷積累和挖掘生活中的動人細節(jié),對我們來說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譜寫時代華章,引領社會風尚

2007年9月30日,濮存昕(右二)等演員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話劇《茶館》。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8月19日,92歲的藍天野再次登上北京人藝的舞臺。距離他第一次演出老舍經典話劇《茶館》,已經過去61年。
《茶館》以老北京裕泰茶館的衰敗為背景,展現(xiàn)了戊戌變法后、軍閥混戰(zhàn)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的社會變化,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一座豐碑。
不論哪一個時代,優(yōu)秀的現(xiàn)實題材文藝作品總能深刻反映時代歷史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進程中走過的艱難歷程,與改革開放艱苦不凡的歷程一脈相承;交響音樂會《浦東交響》表現(xiàn)了上海浦東如疾風驟雨一般的發(fā)展變化和砥礪奮發(fā)、踏浪弄潮的中國面貌;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被譽為“一部揭示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態(tài)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刻畫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的眾生相……
中國文聯(lián)發(fā)布的《2018中國藝術發(fā)展報告》指出,近年來,現(xiàn)實題材作品的大量涌現(xiàn),標志著當代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在關注現(xiàn)實、講述時代方面逐漸形成共識。
電影《中國合伙人》、小說《云中記》、舞劇《彩虹之路》、電視劇《大江大河》等謳歌時代、引領時代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無不是用扎實的情節(jié)、飽滿的人物、精心的敘事、考究的細節(jié)來包蘊革故鼎新的精神主脈與自強不息的價值信條。
紀錄電影《零零后》自2006年起跟蹤拍攝了十多個“零零后”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成長足跡。影片導演、北師大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說,每個人都蘊含著一代人的DNA,一個時代的作品必然帶著一個時代的烙印。
“我希望在記錄個體成長的同時,認真書寫這個時代。”張同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