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在田間指導非洲學員。
“原來我們的步子走得很慢,政策比較保守。改革開放后,我們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
自1979年中國贈送1.5公斤雜交水稻種子給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正式走出國門至今,雜交水稻已在越南、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等數(shù)十個國家進行研究和推廣,在海外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

袁隆平與海外稻作專家在田間查看。
袁隆平透露,到訪過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國外總統(tǒng)就有四五位。“他們都肯定超級稻為解決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都希望我們提供幫助。”
年輕人不能只為了錢,為理想努力奮斗
即使早已超過了退休的年齡,袁隆平依然堅持到辦公室“上班”。
今年6月的首屆中國—非洲經(jīng)貿(mào)博覽會上,一段袁隆平飆英語的視頻刷屏,引千萬網(wǎng)友致敬,也令許多年輕人汗顏。老人卻自嘲“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語。”
前不久,“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公布,袁隆平成為8名“共和國勛章”頒授建議人選之一。他表示,這對自己既是鼓舞也是鞭策。“我希望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更上一層樓。”
有著樂觀精神的袁隆平過去總是自稱“80后”,90高齡后邁入“90后”陣容。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這位始終抱著赤子之心的老人也有殷切寄語:
“年輕人是我們國家建設(shè)的后備力量,今天是桃李芬芳,成長起來就是國家社會的棟梁。”
“年輕人應該有理想,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理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不能為了錢去努力奮斗,要為實現(xiàn)理想去奮斗,你真正努力奮斗了,自然會有這個回報的。”

《袁隆平傳》一書中,記錄了袁老的日常生活。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讓我們一起祝福90歲高齡的袁隆平院士
越來越年輕
向著更高目標前進!
文:劉雙雙 鄧霞 徐志雄
圖:楊華峰 劉雙雙 劉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