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道 剛剛送走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北京又將在9月6日迎來第12次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境外媒體稱,北京進入“國慶外交季”。
密集開展高層互動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9月5日報道,自2005年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默克爾已到訪中國11次,此次訪華亦被視為“常態(tài)”,但其背景卻不同尋常。面對美國接連的“退群”行為和關稅威脅,德國在諸多領域都需要中國的支援與合作。一直秉承總體對華友好態(tài)度的默克爾,料將仔細思量其“政治遺產”。
報道認為,從中方來看,同樣作為制造大國、出口大國、外匯儲備大國的中德間,已不簡單是一般意義上的經貿合作,而是上升到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塑造新型國際關系的新高度。
報道還稱,從歷史維度來看,德國總體政策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內外政策延續(xù)性可期。料想北京將在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等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諸國關心的領域進一步展現開放勢態(tài),與德國在政治互信、貿易投資和安全等領域達成新共識。
此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9月4日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按照往年慣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也在秋季舉行。
報道稱,除了深化大國交往,北京也沒有忘記第三世界的老朋友。作為習近平的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正在對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塞拉利昂進行正式訪問。
《星島日報》稱,消息人士透露,隨著新中國國慶日的臨近,蒙古國、匈牙利、波蘭等第一批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也將和中方共同舉辦一系列活動慶祝建交70周年。
夯實中俄廣泛合作
據俄新社9月5日報道,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稱贊中國對俄遠東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并指出中俄地緣政治利益相互契合。
報道稱,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期間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普京指出:“我非常高興,第一,中國伙伴是地區(qū)經濟的最大投資者;第二,最主要的是,我們不只口頭談論彼此地緣政治利益相契合,還著手從事具體的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果,我們展望前景并自信前行。”
普京提到了雙方的具體合作方向,“我們在夯實國際安全架構及體系方面積極工作,我們在軍事領域開展合作,在國際舞臺上積極協(xié)調立場”。
另據俄新社9月4日報道,俄羅斯經濟發(fā)展部長馬克西姆·奧列什金在東方經濟論壇期間表示,在中美貿易對抗的背景下,俄羅斯看到了中俄合資企業(yè)增多的潛力。
這位部長指出,中俄計劃把貿易額從現在的1180億美元提高到2000億美元。他說:“我們正在和中國同行研究并詳細列出把貿易額從當前水平提高到2000億的空間在哪里。”
奧列什金強調:“顯然,商品貿易有一定限度。必須拓展經濟合作。不僅是商品,還有服務、相互投資、技術合作、教育項目、衛(wèi)生項目。”
此外據俄新社9月4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與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張又俠會談時表示,中俄關系正在邁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國防領域的關系也是如此。
報道稱,今年中俄慶祝建交70周年,紹伊古強調,“中國是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的關鍵戰(zhàn)略伙伴”。
深化中朝傳統(tǒng)友誼
據韓聯社9月5日報道,據朝鮮國家媒體5日報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平壤進行3天訪問后回國。
報道稱,王毅4日晚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此前他在平壤會見了朝鮮外務相李勇浩和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李洙墉。
報道指出,王毅此訪正值朝核問題談判長期陷入僵局,而朝鮮加大對美國的批評力度之際。
報道還提到了中國和朝鮮之間的牢固關系,報道指出,特別是在習近平6月訪問平壤之后,這是中國國家元首14年來首次訪問朝鮮。自2018年3月以來,金正恩已經4次訪華。
另據朝中社9月5日報道,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李洙墉4日與來訪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見并舉行會談。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朝建交70周年,對雙方具有重要意義。當年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的傳統(tǒng)友誼,歷經國際風云變幻和時間考驗,已經成為雙方的共同財富。
王毅還表示,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和金正恩委員長承擔起歷史使命,給兩黨兩國關系注入新的生命力。我們應該按照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承擔起應盡職責,維護、鞏固和發(fā)展好中朝傳統(tǒng)友誼,推進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