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2019,整整70個春秋。70年間,我們有幸親歷個人與家庭生活的變遷,那些無處不在的細微感知,串連起新中國這支磅礴交響樂的最生動音符。
70年很短,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它是離我們最近的刻度。70年也很長,它是爺爺那輩人的一生;是一代又一代人傾注青春和熱血、共同托舉起一個東方大國的生命歷程;是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奇跡嬗變;更是一部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業(yè)史,是一筆揮就大寫“中國”的奮斗豪情。
面對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近14億人口泱泱大國的多元,今天,我們從何處去尋找和感知這70年的坐標?
從世界的中國——
這是經(jīng)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的70年。歷經(jīng)70年奮斗,中國經(jīng)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wěn)居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mào)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是世界經(jīng)濟當之無愧的增長引擎。“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載人航天、深海探測、C919大飛機、天眼望遠鏡,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奮人心;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diào)、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一座座國家工程捷報頻傳;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高鐵、移動支付、共享經(jīng)濟,新興生活引領時尚潮流……一個繁榮昌盛、日新月異的中國不斷向世界呈現(xiàn)精彩。
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從未有哪個國家像新中國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改天換地的巨變,實現(xiàn)從貧窮到富裕、從羸弱到強大的歷史性跨越。
從國的千萬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的萬千變化,就在一個個中國家庭里。糧票、肉票、副食本、工業(yè)券,捏著票證精打細算;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三轉(zhuǎn)一響”;粗布大褂一片“灰藍色的海洋”……物質(zhì)匱乏年代樣樣吃緊的記憶還未遠去,今天,中國家庭的面貌已煥然一新。70年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近60倍,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市場供應也早已總量充裕、品類繁多。如今,衣是色彩斑斕的風景,食是天南地北的滋味,住是前所未有的品質(zhì),行是咫尺之間的便利。
更不能忽視,70年來,中國數(shù)億農(nóng)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1.7%,近6年來平均每分鐘就有近30人摘掉貧困帽子。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減貧奇跡。
從家的每個人——
時代是背景,家庭是港灣,個體則是一個個鮮活的主角。他們的命運曲線交匯在一起,成就一個國家的浩蕩前行。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些人:剛剛踏進大學校園的青澀小伙,是通過高考改變?nèi)松壽E的幸運兒之一;在地鐵上擦肩而過的姑娘,是從鄉(xiāng)村來到城市追夢打拼大軍的一員;搭乘最近一架國際航班起飛的中年人,有機會成了每年1億多出境旅游人群中的一位;“長槍短炮”攝像機后擺弄的銀發(fā)族,正盡情追逐他們?nèi)松蟀氤痰男聬酆?hellip;…70年奮進,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追夢者黃金時代,前所未有的精神飽滿、自信昂揚。
這些或大或小的變化,就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中間。當我們把這些點滴乘以近14億的倍數(shù),就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1%的進步,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偉大飛躍。
“現(xiàn)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新中國成立初期,這段話曾讓許多人汗顏。
70年過去,中國打造了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工業(yè)體系,我們曾經(jīng)見證弄潮深圳的“拓荒牛”、遠下海南的“十萬人才”、匯聚上海的“八百壯士”……見證他們?nèi)绾斡弥袊俣却蛟鞆臒o到有的閃亮地標。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是新中國70年的光輝足跡。站在新時代的今天,站在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今天,讓我們?yōu)樽鎳炔剩瑸槲磥砑佑?,一起續(xù)寫屬于新時代的夢想與榮光!
圖片說明:
最上圖: 南沙大橋(虎門二橋項目)完工場景。
廣東省交通集團供圖
左下圖:中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
郭文彬攝(新華社發(fā))
右下圖:阿拉木圖至西安的X9020次中歐班列年貨專列順利抵達西安新筑車站。
唐振江攝(人民視覺)
本期統(tǒng)籌:白天亮 葉曉楠 任成琦
版式設計:潘旭濤
(李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9月02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