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美國副總統(tǒng)、國務卿高調(diào)會見了香港商人黎智英,次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也會見了他。黎智英就是被稱為“毒蘋果”的港媒《蘋果日報》老板。
美方三位高官接連會見這樣一個沒有一官半職的香港商人,其信號再明顯不過。

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會見香港商人黎智英
《蘋果日報》對此相當驕傲,在其報道中指出美方此舉“罕見”,還引述美方言論夸贊自己老板是“民主運動家”。
報道指出,黎智英“懇請他(彭斯)盡量以行動支持香港人,并請求美國政府發(fā)表言論支持和鼓勵香港的年輕人”。
7月12日,蔡英文“過境”美國,在紐約發(fā)表演講稱,全世界的自由正遭遇空前未有的威脅,這個威脅正沖擊香港,香港年輕人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拼搏,臺灣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蔡英文此輪“過境”美國,當然是為了“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于是針對島內(nèi)民眾對她執(zhí)政能力不足,導致臺灣經(jīng)濟滯緩的不滿,她遠程喊話說:不能為了經(jīng)濟就犧牲民主。
她再次強調(diào):香港此刻的情況顯示“一國兩制”的不可行,臺灣無法接受。

蔡英文在紐約
香港暴徒聽到了臺灣民進黨的信號,于是在7月下旬,幾十名曾沖擊立法會的香港暴徒逃至臺灣。其中有人獲臺灣NGO安置,也有人正與臺灣陸委會接觸,希望尋求政治庇護,留在臺灣。
還在國外的蔡英文聽到此消息后說:“對于這些來自香港的朋友,會基于人道做適當?shù)奶幚怼?rdquo;
臺灣陸委會則把話更收回一些,說:“因政治因素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的香港居民,會提供必要協(xié)助。”
什么意思?有臺灣律師指出,這批示威者要想獲得庇護,很難,因為他們無法向臺灣方面證明自己沖擊過立法會,因為當時每人都戴著口罩。

暴徒于7月1日攻入香港立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