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在中國引領(lǐng)下,文明交流互鑒將更加頻繁,人與人的距離將越來越近。”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賞、良好合作、深入交流,各國才能攜手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
“中國夢和老撾夢通過‘一帶一路’聯(lián)通在了一起,我們真誠感謝您,‘一帶一路’偉大構(gòu)想的倡議者。”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老撾中老友好農(nóng)冰村小學全體師生致信習近平主席。隨信寄上的,是該校師生精心制作的畫冊。58幅畫作,講述著他們的絲路故事。
“謝謝你們的來信和親手制作的精美畫冊,從中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快樂幸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中國人民的真摯情誼,這份心意讓我感動!”習近平主席熱情回信,勉勵他們成為中老友好接班人。“習近平主席的回信,讓老撾人民更加讀懂中國,讀懂中國領(lǐng)導人的情懷。”老撾教育與體育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儂坎表示。
文明交流互鑒讓友誼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半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給各國師生回信。訪意前夕,他給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回信,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韶華,做新時代的馬可·波羅,成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4月,他給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奈爾斯高中學生回信,希望他們在中文學習上取得更大進步,更好了解中國。6月,他給“熊貓杯”征文大賽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回信,寄望兩國青年為開創(chuàng)兩國關(guān)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積極貢獻。一封封回信,字里行間對各國青年寄予厚望。國之交在民相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類進步的要義在于互學互鑒。習近平主席所到之處,文明交流互鑒之花盛開。中意兩國世界遺產(chǎn)地結(jié)好,將互辦文化旅游年;中摩提升環(huán)保合作水平;中法人文交流既暢通政府間合作的“主渠道”,也豐富民間交往的“涓涓細流”……文明交流互鑒不斷豐富著中國同各國關(guān)系的內(nèi)涵。
“長城腳下的世園會”,以“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為主題,讓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共享生態(tài)文明的理念傳遞到全球各地。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國際園藝生產(chǎn)者協(xié)會主席奧斯特羅姆盛贊中國是綠色發(fā)展的典范,高度評價中國政府重視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shè),并感謝中國政府舉辦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世園會,相信北京世園會將極大弘揚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份豐厚的綠色遺產(chǎn)。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樣搭起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未來5年,中國將邀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1萬名代表來華交流。論壇成果清單中,“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lián)盟、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lián)盟、絲綢之路國際圖書館聯(lián)盟、“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相繼成立……新機制預示著文化大交流、文明大發(fā)展的美好前景。
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共賞多元文化之美,共謀文明交流互鑒之道。發(fā)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發(fā)起聯(lián)合亞洲國家開展亞洲文化遺產(chǎn)保護行動,實施亞洲經(jīng)典著作互譯計劃、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劃、亞洲旅游促進計劃等倡議,簽署諸多雙多邊合作文件……璀璨的亞洲文明正在續(xù)寫新的輝煌。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jié)晶。中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行動,觸動每一位參與者的心弦。訪意期間,在馬塔雷拉總統(tǒng)專門為習近平主席夫婦舉行的小型音樂會上,意大利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傾情演唱《我的太陽》《今夜無人入睡》。5月,波切利應邀獻唱亞洲文化嘉年華。多次訪華的他依然為觀眾的熱情所震撼。他對記者動情地說:“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體驗。站在舞臺上,我感到整個舞臺都在隨著觀眾的掌聲而震動。我非常感動,淚水沾濕了臉頰。”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堅持不懈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是應對當今世界各類挑戰(zhàn)、破解各種難題的根本之道,也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chǔ)。”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意義。
“當今世界紛繁復雜,我欣賞中國采取對話交流的方式同世界各國交往。”意大利前總理馬西莫·達萊馬表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賞、良好合作、深入交流,各國才能攜手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
彩云長在有新天?;赝麣v史,中華大地文明交流互鑒從未停止,鍛造出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包容開放的精神氣質(zhì)、協(xié)和萬邦的價值取向。面向未來,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本報記者劉仲華、裴廣江、王遠、張志文、韓碩、殷新宇、強薇、李永群、周翰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