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十二年磨一劍 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下水
核潛艇以核反應堆作為動力裝置,水下持續(xù)航行時間可以達到60—90天,是大國戰(zhàn)略威懾力量的重要標志。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核潛艇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初,是大國戰(zhàn)略威懾力量的重要標志。1958年,我國啟動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1965年8月,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正式開始研制。

核潛艇,最重要的是潛艇內的核反應堆,這是整個潛艇的動力之源。為了減少上艇風險,科研人員在大山深處建立了一個與海上環(huán)境條件一模一樣的陸上模式堆,進行模擬試驗。為了盡早解決核潛艇的動力問題,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院高級工程師 高星斗:當時的工作也很緊張,工程(時間)很緊,那時候我們的口號就是活著干,死了算!
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彭士祿:作為我們科技人員,一萬年太久了,只爭朝夕。

沒有電腦,僅有一臺手搖計算器,靠拉計算尺、打算盤,1970年8月30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實現了滿功率運行。之后僅僅四個月,1970年12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全部自主研制,沒有用國外一顆螺絲釘,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