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周刊》7月7日文章,原題: 沉默大多數(shù)不再沉默的反擊 反制香港“違法達義”歪風的核心力量,在于民間的沉默大多數(shù)。他們沒有背景和西方媒體寵愛的眼神,深信香港的未來在于堅持法治,敢于反擊損害法治的逆流。

《亞洲周刊》報道截圖
香港法治陷于崩潰的邊緣?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狂飆變成一股要顛覆香港現(xiàn)行制度的巨大力量。而反制這股“違法達義”歪風的核心力量,最后也許不在于港府與北京當局,而在于香港民間的沉默大多數(shù)。

3日,香港民眾在政府總部外集會,譴責極端激進分子沖擊立法會的暴力行徑,呼吁保障執(zhí)法尊嚴。
這就是那些普通的香港人。他們不是什么精英,也不是有錢人。但他們不愿意看到香港變成陷入?yún)擦址▌t的社會——只要可以動員足夠人數(shù),以種種美麗口號為名,就可恣意破壞法律,堵塞政府建筑物,在網(wǎng)里網(wǎng)外霸凌不同意見的人,妖魔化警察,死亡威脅官員及其家屬。他們覺得只有行動起來,發(fā)出怒吼,才可以對抗毀壞香港法治的逆流。
因為這些沉默的大多數(shù),最了解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法治。如果政治的主張是要用損害法治來實現(xiàn),這一定是危險的陷阱。那些街頭慷慨激昂的言辭與肢體語言,將磚頭和鐵枝擲向警察,似乎是某些年輕人的最愛,但在那些沉默的香港人眼里,這都是扼殺法治的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