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走紅的背后
“拍得真美,夸!”“徠卡色調就是強哇!”“拍出了濕潤的空氣和青蔥的感覺!”春和景明,正是賞櫻之時,武漢大學大三學生小李拍攝的一張櫻花照片,在一個名為“武大XX夸夸群”的微信群里成為“爆款”。同學們在群中分享各自拍攝的櫻花美圖后,隨之而來的是此起彼伏的贊美。有的同學發(fā)完圖片主動求夸,有的則是單純分享。所有的贊美都有固定格式,一般是一句話加上一個“夸”字。
近期,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學生和校友間,出現一批以“夸人”為主題的微信群。這一現象很快從校園蔓延到社會,以小區(qū)、公司為單位的“夸夸群”相繼出現。很多人將自己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事情分享到群里求“夸”,便靜候群友們熱情詼諧的夸獎。
1、求夸得夸,“夸夸群”火起來
前不久,清華大學畢業(yè)生木木無意間在某平臺看到一篇介紹“夸夸群”的文章,于是便萌生了拉一個群的想法。“拉群的時候我并沒有想到,兩天時間內,很快就滿500人”。
木木剛參加工作不久,初入社會的她偶爾會感到疲憊和無助,渴望與朋友們分享一些小情緒。“我覺得有相似想法的同學還挺多的,大家都有想吐槽或需要治愈心靈創(chuàng)傷的時候,所以我就發(fā)了個朋友圈,說想建一個清華職場”夸夸群”。有一些同學積極響應,后來群里朋友又自發(fā)去拉其他人入群,人就越來越多了。”
“夸夸群”里發(fā)布的內容五花八門:求安慰,求鼓勵,或者單純求夸。群友的回復也各有千秋,有的直截了當,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另辟蹊徑。木木介紹說:“大家在群里的發(fā)言和互動比較頻繁,會發(fā)一些職場或個人生活的點滴,求大家夸贊,一會兒就有七八條乃至十幾條回復。”
工作點滴也是求夸重點。有群友發(fā)消息說:“演講稿寫不出來,求夸。”轉眼就蹦出來幾條回復:“深思熟慮,認真負責,夸!”“可以脫稿,夸!”“追求完美,夸!”有的回復可謂絞盡腦汁、獨辟蹊徑:“一位即將用心靈影響心靈、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踐行者,不需要寫稿就可以完美發(fā)揮,夸!”
北京聯合大學講師劉源最近也被拉進了一個“夸夸群”:“剛被拉進群里時,并不了解功能是什么,只是覺得有些怪。大家主要是在群里說好聽的話。內容上,主要和日常工作相關。比如某個同事加班了,就會說很累,求夸夸,然后就會有其他同事來夸獎。”據劉源介紹,因為群里多是青年教師,也會有一些吐槽工作的內容,比如某個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某項工作安排對大家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等。
專家表示,“夸夸群”里很多群友互相之間既不認識也不了解,很難結合個人特點精確地夸獎與贊美他人,但這絲毫不影響群友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短暫的心靈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