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原冷暖記在腳下
40多年前,雅魯藏布江畔,一位名叫梁家慶的科技工作者不慎跌入江中。人們找到他時,他已沒了體溫。
這名年輕的科學家為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考察獻出了生命。他是中國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隊的一分子。
新西藏誕生,國家便著手高原科考。20世紀70年代,一場大規(guī)模綜合考察正式啟動??疾彀l(fā)掘了證明古高原氣候的化石,勾勒出了高原構(gòu)造圖,也為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的建立提供了論證……
數(shù)十年間,還有許多名字值得銘記:陳金水——世界海拔最高有人值守氣象站建立者、堅守藏北高原33年的氣象學家;崔之久——貢嘎山難中九死一生、中國最早的冰川學家之一;鐘揚——16年收集4000萬顆種子、多次延長援藏期限的植物學家……他們青春不悔,奉獻犧牲。
如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已經(jīng)啟動。為了第三極潔凈的明天,也為給國家戰(zhàn)略需求提供科學參考,科研人步履不停。
把西藏的明天握在手中
西藏邁向明天,前行的方向則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60年前,農(nóng)奴單增群培主動為前來平叛的解放軍帶起了路。在被他稱為“菩薩兵”的隊伍里,15歲的少年學會了第一個漢字——“路”。
路找對了,才有光明。
兩年后,一個名叫卓嘎的女嬰出生在玉麥。那是祖國的西南邊境,一度沒有路,沒有人。十多年間,卓嘎、妹妹和父親曾是玉麥僅有的一戶居民。
父女三人從未離開,因為“這塊地方?jīng)]人了,中國的地盤就小了”。
單增群培的日子日益富足,他堅信“依靠勤勞的雙手,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卓嘎也迎來了玉麥的新發(fā)展。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她和妹妹回信,勉勵“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shè)者”?,F(xiàn)在,路寬了,人丁興旺了,人們都說:“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故事,似只是60年間的滄海一粟。但雪山內(nèi)外,無數(shù)普通人正做著新的選擇:走出大山的大學生回到山里繼續(xù)教書;高薪白領(lǐng)走進山村保護“非遺”;產(chǎn)業(yè)能手不進城,留在家鄉(xiāng)帶動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這些普通人把生活的決定權(quán)握在自己手中,創(chuàng)造著西藏的美好明天。
他們都是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