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河北大城縣大力推進產業(yè)扶貧,該縣萬畝生態(tài)蔬菜基地種植白蘿卜2000余畝,畝產值近萬元,帶動當地村民500余人就業(yè),人均年收入達14000元。(圖據新華網)
3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談到“軍隊要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強調“做好定點幫扶貧困村、貧困群眾工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兩會六下團組第五次談到脫貧攻堅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當前脫貧攻堅戰(zhàn)“正是最吃勁的時候”,直指群眾反映的“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游走式”脫貧等問題,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要求“確保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字字鏗鏘有力、句句重逾千斤,傳遞出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
在今年兩會上,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還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脫貧攻堅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抓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都要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黨的十九大以來,每個月都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即使在今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這么重要的節(jié)日,習近平總書記還對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批示。
一個大國的最高領導人,如此時時刻刻把困難群眾放在心上,是世所罕見的。放眼世界,也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全國之力克難攻堅,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成就了如此偉大的減貧脫貧壯舉——中國的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連續(xù)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
如此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共的重要使命。中國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不僅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更是讓近14億人能夠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不僅是對效率優(yōu)先的追求,更是對社會公平的堅守。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當代中國所面對的世界性和時代性的問題,中國每破解一個發(fā)展難題都具有世界意義。中國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的世界意義,不僅在于直接加快全球反貧困進程,為全球反貧困實踐提供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更在于為解決效率與公平兼顧的世界發(fā)展難題提供了一個中國方案。(海外網評論員 吳正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