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資助是送170多雙鞋子,距離再遠都要實地走訪
“就在那年春節(jié),想去貴州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于是我決定馬上就走,看一看那里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劉格格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畢竟是春節(jié),她無法和父母直接說明,便說理發(fā)店要加班,來不及回家過年了。事實上,年三十,劉格格已悄悄坐上了趕往貴州貴陽的飛機了。聊到這里,劉格格笑著對紫牛新聞記者說,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第一次坐飛機,其實心里還是挺慌的。“出發(fā)時,我提前了解了一下,畢節(jié)有個叫茶花村的地方,那兒有很多留守兒童”。
坐大巴、打出租車、再徒步,劉格格直奔目的地。幾番周折后,劉格格也無法到達茶花村,最終只能來到一個已記不清名字的鎮(zhèn)子上。不過,沿途這一路讓她體會到了那里人生活的不易。
從貴州回來后,劉格格決定實施自己的資助計劃。“我先在網(wǎng)上發(fā)帖,向網(wǎng)友詢問各地留守兒童的情況。”劉格格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很多人會在她的帖子下留言,然后她就列個表出來,計劃一一去現(xiàn)場看看。2013年3月初,劉格格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到了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雙聯(lián)小學的吳校長,她告訴吳校長,自己雖然只是個打工的,但也想為孩子們獻出自己一份愛心,“吳校長特別好,他告訴我,孩子們很需要鞋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舊鞋就行了。”劉格格為吳校長的樸實而動容,“我還是在網(wǎng)上買了170多雙鞋,大概幾千塊錢,快遞過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吳校長發(fā)來了孩子們穿著新鞋的照片,我的眼淚瞬間就流出來了。”劉格格說,當時她就決定要去一趟學校,看一看那些孩子們。這個愿望很快就實現(xiàn)了,吳校長把劉格格接到了學校,這一次她和孩子們相處了一個多星期,這段經(jīng)歷也讓劉格格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意義的,也是值得的。
劉格格還向紫牛新聞記者說了一件她記憶深刻的事:大約三四年前,河北有一戶人家,夫妻倆在臘月二十八出去送貨,遭遇交通事故兩人不幸身亡,留下5個孩子和年邁的爺爺奶奶。“核實完家庭情況后,我告訴他們,會幫孩子們建立一對一的幫扶救助,直到他們大學畢業(yè)為止。”劉格格清楚地記得,當時她說完這句話,孩子爺爺立刻跪在了她的面前。劉格格手足無措,連忙拉著他起來,并告訴爺爺這個錢不是她的,而是好心人的幫助。
爺爺立刻說,這不只是給她跪的,也是給那些好心人跪的。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通過自己的尋找和網(wǎng)友們的推薦,從2013年到2019年,劉格格16次走進山區(qū)學校幫助貧困孩子,最遠的地方是四川大涼山,不僅僅實地走訪那里的學校,還到孩子們的家里。“我每次都會實地去看,因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親眼見到了,你才能確定這些地方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我們幫助,我們怎樣去幫助。”
設(shè)定助學金幫扶標準,“一對一”幫扶97名孩子
慢慢地,很多人都知道劉格格為貧困山區(qū)孩子捐錢捐物的事情,有一些好心人加入其中。
“我專門建立了‘一對一幫扶’,先把大家的善款都留著并登記,我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有需要幫助的孩子,就讓好心人和孩子結(jié)成‘幫扶對子’。”劉格格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她還專門設(shè)定了助學金幫扶的標準,小學200元/月、初中300元/月、高中500元/月。劉格格說,當初設(shè)定這一標準時,也有好心人說可以捐助1000元/月,但是我和他們講不是錢多錢少的事情,像200元/月肯定是不夠的,可捐錢是給孩子們一份希望,讓孩子們覺得雖然生活不易,但還是會有好心人在關(guān)心他們,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xiàn)狀。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助學金,劉格格幾乎從來都沒有給過錢,都是問清楚后,購買孩子所需要的物品并寄到當?shù)亍?ldquo;每次我給助學金或者東西的時候,都會拍視頻給捐款捐物的好心人,大家知道了自己的東西送到誰手里。”劉格格說,她專門有一個本子,里面是一張張表格,上面清楚地記載著受助人和捐助人的相關(guān)信息,還附上了收款和發(fā)放記錄的表格,日期、金額甚至是經(jīng)手人都羅列詳細。據(jù)了解,這個一對一幫扶群,如今已幫助了97名貧困學生。像劉格格這樣,6年里不斷趕赴貧困山區(qū)捐款捐物,會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呢?“我現(xiàn)在還是單身,提前把家里打點好就行了,父母知道我捐錢幫助別人,并沒有反對。”劉格格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工作還在繼續(xù),只要有時間就去看看那些孩子們,去年她還和一幫孩子在山區(qū)過年,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她就很滿足了。
山區(qū)校長接受采訪,感慨!
孩子和家長們 都叫她“格格姐姐”
3月7日,紫牛新聞記者聯(lián)系上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雙聯(lián)小學的吳校長(現(xiàn)已調(diào)任其他學校),電話那頭的吳校長一聽記者說出劉格格的名字,立刻熱情地說:“她是個好人,我們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喊她‘格格姐姐’,大家都很喜歡她”。吳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2015年他就被調(diào)離了雙聯(lián)小學,現(xiàn)在貴州另外一所小學任職,劉格格對學校的幫助他始終難忘。
“記得是2013年,我們在網(wǎng)上發(fā)了一個求助帖,反映學校孩子的窘迫現(xiàn)狀,希望能得到幫助。”吳校長說,后來劉格格打來了電話,并寄送過來175雙新鞋子。吳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一個細節(jié),孩子們拿到鞋子后非常開心,都立刻穿了起來,不過有一個孩子不愿意穿,這讓他很奇怪。“后來我問了一下,這個孩子說舍不得穿,要留到六一兒童節(jié),當時我鼻子一酸。”吳校長感慨地說,他把這一細節(jié)告訴了劉格格,沒想到的是,等到六一兒童節(jié)時,劉格格居然專門從天津趕到了學校,并帶來一堆毛絨玩具,當時孩子們都開心極了,抱著劉格格不肯松手。
“在我印象中,她來雙聯(lián)小學五六次了,不但和孩子們熟悉,連家長都認識她,大家都喊她‘格格姐姐’。”吳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換到新的學校后,依然和劉格格保持聯(lián)系,而且她給他現(xiàn)在的學校幫助也很多。“大家互相信任,遇到需要幫助的孩子就提出來,格格姐姐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予以幫助,真的很感謝她!”
打工女孩劉格格 獲“滄州好人”稱號
3月7日,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了滄州獻縣文明辦工作人員盧芳女士,她對劉格格連續(xù)6年趕赴貴州、云南等地關(guān)愛留守兒童的行為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盧女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2018年底,劉格格獲得了“滄州好人”的稱號,“她的收入也不是特別高,幾乎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來資助這些貧困地區(qū)的孩子,這樣的無私奉獻值得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