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1日晨,天安門廣場放飛和平鴿。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三月的中國,春意正濃;三月的北京,世界矚目。
隨著代表委員陸續(xù)抵京,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這也打開了在“兩會時間”里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
讀懂了代表委員,也就讀懂了中國兩會。
代表委員作為參加兩會的主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他們一頭連著社情民意、一頭連著發(fā)展大計,發(fā)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讓黨和人民溝通更順暢、連接更緊密。
他們來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對民情民意有著鮮活的體驗、深度的觀察;他們承擔(dān)著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zé)、國家交付的光榮使命,對國情國策有著透徹的了解、準(zhǔn)確的把握。
他們的履職盡責(zé),是對人民利益和意愿的忠實傳遞,是對國家權(quán)力的依法行使,是對兩會這一制度設(shè)計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yōu)越性的根本彰顯。

這是2月27日拍攝的全國兩會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讀懂了兩會的日程安排,也就讀懂了中國改革發(fā)展的宏圖大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