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展現(xiàn)
艾略特提到的軍艦,即指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其于2011年3月2日抵達利比亞附近海域執(zhí)行撤僑任務(wù)。
“這是中國第一次動用海軍開展這種人道主義行動。”英國《泰晤士報》網(wǎng)站2月25日報道提到,正在亞丁灣執(zhí)行打擊海盜任務(wù)的徐州艦迅速受命趕赴地中海,說明中國軍隊的靈活性和它從母港遠距離出兵的能力迅速增強。此舉還暗示,北京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在上升,中國公民在全球的散布范圍在擴大。
據(jù)參考消息網(wǎng)記者了解,除了派出徐州艦,在撤僑行動最緊張時,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zhǔn),空軍派出4架伊爾-76飛機,于2011年2月27日飛赴利比亞執(zhí)行接運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任務(wù)。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派運輸機赴海外執(zhí)行撤離中方人員回國任務(wù)。
動用重型軍事裝備赴海外,這一次,中國沒有被質(zhì)疑,而是贏得贊譽。
緣何如此?首先,在發(fā)生重大自然災(zāi)害、戰(zhàn)亂騷亂等緊急情況下,派軍用飛機撤離本國僑民,符合國際通用做法。當(dāng)時,已有法國、埃及、荷蘭等國派軍機從利比亞撤出本國人員。
其次,如香港《東方日報》2月27日文章指出,據(jù)稱,美國正考慮出兵介入利比亞。如果美國真的軍事介入,恐怕利比亞局勢將更動蕩,中國需要加快撤僑步伐,同時也更凸顯北京派軍艦護航的必要性。而出兵介入,與出兵護航,兩相對比,也給國際社會一個思考,相信中國海外軍事行動的和平目的。
文章還指出,本來,亞丁灣護航,已是中國海軍走向遠洋、走向國際的大突破,而這次為撤僑護航又是另一項突破,也是中國實力的展現(xiàn)。

2011年3月5日,從利比亞撤回的中國人員抵達北京。(新華社發(fā))
香港《南華早報》3月5日文章引用國際安全問題專家的話說:“簡言之,此次行動生動地展示了中國的國家實力,成功撤僑讓許多國人倍感自豪。此外,這是過去60年里中國政府牽頭實施的最大規(guī)模的撤僑行動。”
